東風吹來滿眼春,潮起正是揚帆時。五月的東海之濱,第三屆中國—中東歐國家博覽會暨國際消費品博覽會、第二十四屆中國浙江投資貿易洽談會(簡稱“三會”)將于5月16日至20日在浙江寧波舉辦。
跨越萬里河山,擁抱八方來客,開放包容是這場盛會的底色。本屆博覽會將邀請高規格嘉賓,包括國外政要、駐華使節、企業代表,覆蓋中東歐十余國。博覽會的特色活動涵蓋會議論壇、展覽展示、經貿洽談、投資促進、人文交流、主賓國活動6個板塊。
縱觀往屆博覽會不難發現,無論是嘉賓云集的經貿論壇,還是精彩紛呈的貿易展覽,又或是優勢互補的合作項目,“開放”是貫穿的關鍵詞。
這次,浙江與中東歐國家再度攜手舉辦盛會,謀求更深合作,結交更多朋友,彰顯了敞開大門、擁抱世界的決心。那么,浙江如此“加碼”對外開放,究竟底氣何來?
在浙江,開放是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近幾年,浙江拓展了海外“朋友圈”,集聚全球創新優勢資源,開放平臺能級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持續發展,一批批優質項目落地,人才、資金、技術等高端要素不斷匯聚。
從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看,浙江交出了亮眼的成績單。去年,在疫情沖擊之下,浙江外貿逆勢而上,保持穩定增長,全年進出口總額4.68萬億元,增長13.1%;對外資的吸引力依舊強勁,全年實際使用外資193億美元,增長5.2%。
浙江自貿試驗區是對外開放的一張“金名片”。作為浙江連通全球的重要樞紐,平臺帶動作用愈發明顯。去年,其全年進出口總額達9669.6億元,實現了商通全球、無中生“油”,激發出澎湃的經濟潛能。五年來,自貿試驗區在全國率先實現賦權擴區,形成制度創新成果477項。開發區整合提升成效明顯,“鏈長制”改革試點在全國復制推廣。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年均增長54.9%。中歐(義新歐)班列開行6420列,年開行數量居全國第3。
近年來,在浙江這片創新的熱土上,涌現了一批探索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試驗田”。從首個中國—中東歐國家經貿合作示范區落戶寧波,到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成功落地杭州,再到溫州甌海區獲評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乘著RCEP“東風”,寧波等6地獲評RCEP高水平開放合作示范區,打造外資對華貿易、投資的新高地。
“朋友圈”越大,合作的空間就越廣泛。中東歐國際產業合作園拓寬合作的廣度和深度,截至2022年,園區共引進企業119家,外資企業25家,中東歐特色商品常年展館已集聚中東歐貿易企業50余家,匯集中東歐特色商品5000多種;浙江推進中印尼產業園合作,“一園多區”模式寫入兩國簽署的《區域綜合經濟走廊合作規劃》;浙江與各國共建“一帶一路”重要樞紐,實施第二輪“絲路領航”行動計劃,引導一批批浙江企業“走出去”,成長為國際影響力大的優秀民營跨國公司。
開放型的經濟,更離不開優良的國際化營商環境。浙江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以“最多跑一次”改革,進一步優化對外開放營商環境,舉辦“投資浙里”跨國公司直通車系列活動,編制全省產業招商地圖。隨著數字化改革持續深入,浙江涌現了海外智慧物流平臺、“浙里好家政”、“智慧商圈”和數字貿易“單一窗口”等數字化改革成果,多措并舉,提升軟實力。
當今時代,世界發展軌跡緊密相連。放眼未來,浙江對外開放格局勢必更加廣闊、動力更加充沛。以本屆博覽會為圓心,浙江將和中東歐各國一道,擘畫開放包容的同心圓,讓務實合作的“朋友圈”越擴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