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媒體15日報道,同仁堂下屬子公司同仁堂蜂業受托加工生產單位鹽城金蜂回收大量過期、臨近過期蜂蜜送進工廠的原料庫,還曾出現篡改同仁堂蜂蜜生產日期的行為。16日,上市公司同仁堂發布公告稱,同仁堂蜂業在委托生產過程中存在監管不力和失察的責任。

同仁堂“關于媒體報道子公司產品涉嫌違規的說明公告”截圖。
2018年12月15日晚,江蘇電視臺城市頻道《零距離》欄目播出了關于鹽城金蜂涉嫌違規生產食品蜂蜜的相關報道。報道稱鹽城金蜂存在違規處理退貨蜂蜜、更改產品標簽日期等行為。
同仁堂稱,關于報道中提及的違規處理退貨蜂蜜問題,經初步調查,由于同仁堂蜂業現場監管不到位,存在對清理出的蜂蜜未明確標識的問題,目前未發現這些蜂蜜進入生產用原料庫的情形,對此將進一步深入調查核實。
關于報道中提及的更改標簽日期的行為,經初步調查,由于2018年年初工廠搬遷,在不同生產地址的標簽轉換時,對標簽的管理和使用出現差錯。所涉產品于2018年11月份已全部封存,未流向市場,會在監管部門的監督下依法處理。
根據上述公告,同仁堂蜂業已通知鹽城金蜂在調查期間暫停其受托加工生產活動,對所涉物料全部進行封存,并將全力配合上級公司和政府監管部門開展調查,若發現確有違法違規行為,將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同仁堂還表示,已經啟動對該事件的深入現場調查,并將在第一時間向公眾通報調查結果。并籍此要求同仁堂蜂業全力配合監管部門工作,全面強化規范管理流程。同時,本次事件對公司收入利潤等財務方面影響甚微。
據介紹,同仁堂蜂業2017年度營業收入2.8億元,凈利潤268萬元,營業收入占上市公司同仁堂2017年營業收入133.76億元的2.09%,凈利潤則占比為0.15%;2018年1-9月,同仁堂蜂業營業收入1.97億元,凈利潤-87.3萬元,營業收入占同仁堂2018年1-9月營業收入(未經審計)104.77億元的1.88%。

被曝大量回收過期蜂蜜遭受信任危機的同時,百年老店同仁堂也在資本市場經受著考驗。
截至12月17日午時收盤,同仁堂報收29.43元,較前一交易日下跌1.93%。據此計算,同仁堂半天市值累計蒸發約8億元。今日早間,受“回收過期蜂蜜”影響,同仁堂低開低走,一度跌幅超5%。
12月15日晚,江蘇廣電總臺城市頻道“南京零距離”欄目發布視頻,曝光了北京同仁堂蜂蜜的生產商鹽城金蜂將大量過期、臨期的蜂蜜回收。
消息一出,引發熱議。據悉,從1669年(康熙八年)樂顯揚創辦同仁堂藥室至今,百年老字號同仁堂已經有349年的歷史。值得注意的是,“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正是其古訓。
12月16日上午,北京同仁堂蜂業有限公司對此發布致歉聲明,稱公司于今年8月與鹽城金蜂簽訂了退貨處理的相關合同,在合同中明確規定從退貨中“清理的蜂蜜只可用于養蜂基地進行喂養蜜蜂,不得做除此以外的任何用途”。同仁堂表示,經初步調查,由于公司現場監管不到位,存在對清理出的蜂蜜未明確標識的問題,目前未發現這些蜂蜜進入生產用原料庫的情形,對此公司將進一步深入調查核實。
當前,同仁堂已經形成了在集團整體框架下發展現代制藥業、零售商業和醫療服務三大板塊,擁有境內、境外兩家上市公司,零售門店800余家,海外合資公司(門店)28家,遍布15個國家和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