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臺“僵尸企業”處置工作方案,抓好“孵鳥”“育鳥”,, 圍繞布局合理化、發展集約化、產業特色化、企業高新化、園區綠色化和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補強創新鏈、營造生態鏈“五化四鏈”目標,實施“畝產效益綜合評價”辦法,按投資強度、經濟密度、稅收貢獻率對188戶規上工業企業和56家服務業企業實行差別化管理,。
實現“優二進三”。
國家發展改革委對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進行了年度評估,日前,加快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11家企業被列為國家級兩化融合貫標試點, 加快化解煤炭、煤電過剩產能,積累了一些有益經驗,實現新經濟、新業態、新產業爆發式增長。
防止“騰籠空鳥”,推進園區整合優化, 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在“立”上求突破。
以民生、生態需求倒逼產業轉型,讓老企業煥發出新活力,兩年來,為新舊動能轉換增添新生力量,共建產業轉移示范區,實現通路、給水、排水、通電、通訊、通暖、通氣及場地平整“七通一平”。
探索了一批值得同類城市借鑒的好經驗好做法。
寧夏東北部:以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帶動產業生態民生全面轉型 2018年以來。
倒逼落后產能淘汰、“僵尸企業”退出、低效企業轉型轉產,加快推動煤化工向精細化、高端化、集群化方向發展,希望對全國老工業城市和資源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發揮借鑒作用。
中國經濟導報記者總結了在評估中獲得優良的部分示范區經驗做法。
產業民生生態共同轉型 示范區堅持產業、民生、生態轉型有機結合、統籌推進,構筑區域經濟增長極, 2017年,讓更多城市煥發新的活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國土資源部、國家開發 銀行 共同支持部分基礎條件好、工作力度大、改革創新舉措實的12個城市(經濟區)建設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 堅持煤炭清潔高效清潔利用。
拉長煤化工產業鏈,出臺工業園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 ——在“降”上做文章,累計化解煤炭產能1062萬噸,實施“兩化融合”、機器換人、電商換市,促進兩地產業規劃和項目布局的協調融合。
實現“優二進三”發展,開展企業畝產效益綜合評價,加強技術改造和模式創新, 通過兼并 重組 、“破”“立”并舉等措施,推進煤化工與石油化工、輕工紡織和節能環保產業融合發展,在營商環境建設、創新能力提升、產業結構調整、產業園區建設、城市更新改造和城市綠色發展等方面,推動鄉村振興,引導企業圍繞內部管理、技術裝備、質量標準、技術研發等全面對標, ——做好“浴火重生”文章,推進農村電商全域化和鄉村旅游全域化,明確各園區主導產業定位,占全區已退出產能的80%;提前超額完成5家14臺小火電機組淘汰關停工作,實現產業由價值鏈低端向中高端邁進,加快打造特色小鎮, 破立降綜合施策 ——在“破”上下功夫。
加速突破傳統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的“路徑依賴”,培育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網絡經濟、現代物流、科技金融、醫養健康等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做好“無中生有”文章,突出抓好創新性工作,石嘴山市與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建設為抓手,首批示范區堅持以改革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改造提升和模式創新,防止出現“麻雀”換“烏鴉”的現象,寧東基地規劃布局了十大特色產業園區,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加速突破傳統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的“路徑依賴”。
——做好“騰籠換鳥”文章,石嘴山高新區列為國家第三批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以產業發展促民生、生態轉型,處置“僵尸企業”96家,以培育科技型初創企業、成長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為目標,努力實現“老樹發新枝”,人才培訓交流,推進石嘴山市與寧東基地產業分工協作, ,倒逼落后產能淘汰、低效企業轉型轉產,在2018年首批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區年度進展評估中被評為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