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0日,“創智 共贏——2018長三角人工智能峰會暨創新創業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辦,旨在探討和推動以上海為龍頭的長三角地區,在人工智能落地大潮下的產業升級、人才培養與創新創業。
此次峰會由上海交通大學、創新奇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零號灣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致公黨上海市委青年工作委員會聯合主辦,致公黨黃浦區委金融信息委員會、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協辦。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創新奇智、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零號灣、致公黨、成為資本、上海電氣、海通證券、eBest、化云科技、上海智造中心、DXC Technology等單位的各路產學研創大咖出席會議。
發揮長三角產業優勢,協同打造世界級AI產業集群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實力最強、最具發展活力的經濟圈,在高端裝備制造業、金融、電子商務、新零售、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領域積累了雄厚的研發基礎與產業化能力。上海作為長三角龍頭,在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中起著極為重要的引領作用。與會嘉賓一致認為,長三角要打造成世界經濟之極,需要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的賦能,發揮產業集群優勢,向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邁進。
上海交通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偉明表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深刻改變社會經濟發展模式,上海交通大學為了搶抓人工智能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在1月份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打造人工智能跨學科研究高地,培養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加速人工智能技術產業應用, 并與華為、騰訊等企業合作,共同開展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同時積極與上海市、徐匯區政府、閔行區政府等開展校地合作,促進上海人工智能創新資源開放協同。‘零號灣’ 是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上海地產集團合作的創新創業培育平臺。本次零號灣與創新奇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致力于在人工智能商業化落地場景方面開拓新生態,集‘產、學、研、創’ 優勢為一體,助力上海建設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和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長三角地區的開放性和包容性較高,對海外人才更具吸引力。致公黨由歸僑﹑僑眷中的中上層人士和其他與海外有關系的代表性人士組成,在海外引智、助推科創方面積極貢獻。致公黨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兼秘書長馬進在致辭中談到:“致公黨上海市委堅持致力為公的宗旨,充分發揮’僑’’海’特色,在對外聯絡和國際交往發揮自身獨特作用。致公黨上海市委還把服務留學歸國人員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協助政府為留學回國人員安心創業創建良好的環境。海外的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更具優勢,而國內有AI落地的先天優勢,致公黨將發揮自身優勢,為國家占領世界AI高地貢獻力量。”
除了人才培養和基礎研發,將人工智能落到實處,是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一步。創新奇智CEO徐輝在“人工智能四波浪潮和場景化創新”主題演講中提到:“現在是AI商業落地的大時代,創新奇智致力用前沿的AI技術,為零售、制造、金融、智慧城市等領域進行賦能,幫助他們提升商業價值,實現數字化轉型。長三角地區產業基礎雄厚,具有AI賦能的成熟條件和應用場景。創新奇智早在今年6月份便在華東地區落戶南京、寧波、合肥,與當地政府、企業和合作伙伴共同實踐,共同創新,推動當地經濟轉型升級。今天,創新奇智與德勤和零號灣達成戰略合作,并與上海交大、致公黨聯合,共同致力AI商業賦能和創新創業實踐。”
兩大簽約成為亮點
德勤簽約創新奇智:作為AI商業賦能的領先企業,創新奇智通過與不同領域的企業合作,正在將AI商業化落地落到實處。峰會上,創新奇智與世界領先的專業服務機構-德勤,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充分發揮雙方資源網絡優勢,共同探討、開發和推廣人工智能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共同開展在戰略規劃、信息技術架構規劃、智慧技術應用和落地方案等領域的深度合作。針對此次合作,德勤中國創新主管合伙人劉明華評價道:“人工智能的興起正推動著各行各業的全方位轉型升級。德勤亦把創新作為公司重要戰略之一,通過打造顛覆式的創新共贏生態系,賦能企業的轉型變革。相信通過此次與創新奇智的合作,將有助于我們更好的用AI技術為客戶創造高價值服務和體驗。” #p#分頁標題#e#
零號灣總經理張志剛表示:“AI時代將催生一大批創新創業公司。創新奇智深厚的人工智能資源積累和商業運營經驗,將為入駐零號灣的初創企業提供指導和幫助。同時,我們也將共同合作,加強人工智能領域產業人才的培養。”
商業落地和生態圈并舉,推動AI繁榮
AI商業化落地和雙創生態圈建設是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繁榮的重要因素。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王延峰表示:“長三角經濟發達,具備發展人工智能的良好基礎。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聯合創新奇智、致公黨和零號灣舉辦2018人工智能峰會暨創新創業論壇,致力于共同打造人工智能發展生態,促進長三角人工智能產學研一體和創新創業。”
創新奇智CTO張發恩認為,人工智能正在進入應用為王的時代,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與人工智能結合,降本增效,提升商業價值。目前創新奇智已搭建起一套完善的人工智能技術棧,聚焦計算機視覺、自動機機器學習平臺和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打造人工智能零售、制造、金融解決方案,為企業賦能。
人工智能賦能百業的特性,造成不會出現互聯網時代贏者通吃的現象,在細分和垂直領域將會出現很多AI創業公司,再加上國家層面對AI和雙創的支持,創業者們正迎來最佳時機。創新工場CTO兼創新工場人工智能工程院執行院長王詠剛發表“面向未來的AI人才培養”主題演講,指出AI時代需要復合型人才,完成從學術到工程人才的過渡。成為資本管理合伙人顧旋從資本市場的角度分享了人工智能時代的創業投資。致公黨上海市委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姚薇從海外人才引進的角度介紹了致公黨在“海外引智、助推科創”方面的成績。
同天下午,大會舉辦“AI+行業應用場景創新實踐”和“海外人才吸引與創新創業孵化”兩場分論壇,邀請相關業界人士深入探討,包括:小蟻科技首席戰略官 中科院計算所上海分所所長孔華威、海通證券科技信息部副總經理王洪濤、上海化云科技有限公司總裁鄒泉、上海電氣集團數字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程艷、上海意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eBest)副總裁劉珍汝、上海智能制造系統創新中心有限公司戰略總監梅軍、DXC Technology中國區金融保險行業交付服務總監李紅蓮。經海緯象、智眼金晶、媒智科技等創業公司代表則結合自身的創業經歷,分享創業的進階之路。
人工智能時代的大幕已經開啟,能否抓住這波AI紅利將決定一個國家或地區未來很長時間的競爭力,但AI的技術特性決定了這不再是一家或幾家獨大的時代,而是需要產、學、研、資、創等多方面聯動,打造AI創新創業生態圈。2018即將過去,“2018長三角人工智能峰會暨創新創業論壇” 的成功舉辦為明年的AI發展之路吹響了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