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沈祥福掛帥的“國足訓練營”已經開進特種部隊、沈指導帶頭削發明志的當下,國慶長假里集結完畢、由55名U25國腳組成的“國足訓練營”,越來越像民間段子手們的“素材庫”!
時間回到10月初,同樣選擇在國慶黃金周這一“人們擠在旅游途中顧不上表態的時間”,足協下發了55人的國家男足集訓隊訓練營名單。球迷當時的心情,也許正應了“小崔”的那句:“一聲長嘆一聲雷”……
接下來的日子里,“吐槽”聲一浪高過一浪。足協也終于坐不住了!他們昨天下發通知:明確將創辦由中超、中甲、中乙球隊自愿報名,在12月舉行、名為U23聯賽、實為U23杯賽的全新賽事。每支球隊可配備最多3名超齡球員、6名U19球員、2名U17球員。
雖然時間上稍微晚了一點,但這仍然很像足協針對“國足訓練營”的“危機公關”。這樣的危機公關,不是承認“以犧牲聯賽為代價”的國足訓練營是個錯誤,而是看似用做一件“將為人詬病已久的U23新政從聯賽中剝離”的正事,來為自己挽回“顏面”。
都說“國足”像被寵壞了的孩子,“足協”又何嘗不是。國足能有今日之境地,足協的“上梁不正下梁歪”難辭其咎。于是,即便足協的通知里,并沒有明確聯賽U23政策究竟何去何從,只是有了看似方向性的舉措和可能,對中國足球癡心不改、愛之深、責之切的球迷們,便大聲疾呼:“天亮了!”
筆者并不擔心,U23杯賽陷入無人問津、少人報名的窘境。畢竟,在“足球要從娃娃抓起”成為業內外共識的大背景下,如果有球隊拒絕報名參賽,那必將被扣上不重視青訓的帽子,遭到媒體好一番口誅筆伐。
就算有的球隊,真的湊不出至少18人的參賽陣容,也可以到當地學校、民間聯賽里“借兵”。如此,源自“草根”的民間高手,將有和科班出身的優秀學員一較高下的良機。保不齊,能為各級國字號球隊,發掘幾個后備人才呢?
但U23杯賽的舉行時間,卻是中超已經落幕的12月1號到31號。此時的U23杯賽,是否會成為國腳集訓營里、一眾U25國腳的“練兵場”?果真如此的話,那足協此舉就好比在昭告天下,犧牲聯賽而搭建的“國腳集訓營”有理!
自然而然,足協剛剛建立其起的一點點、基于“知錯能改”的“人設”,將被“一錯再錯”、不知悔改的過往形象所取代。而看似像“預備隊杯賽”、意在發掘、培養年輕才俊的“U23杯賽”,也很可能在僅舉辦一屆后,就隨著“國腳集訓營”的解散,而不復存在!希望,這樣的擔心,只是庸人自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