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管理咨詢專家史蒂文•芬克(Steven Fink)在其《危機管理》一書中指出,每一個當權的人:“都應當像認識到死亡和納稅是不可避免的并必須為之作計劃一樣,認識到危機也是不可避免的,也必須為之做準備,這樣做并不是出于軟弱或膽怯,而是出于知道自己準備好之后的力量——學會與命運周旋。”

互聯網到處都是入口,到處都是出口。2018年空姐滴滴打車被害事件,讓這家公司失去了輿情管理。
普勒公關認為,危機處理中很重要的是一個原則是:真誠溝通,承擔責任。即企業面對權益受到侵害者、媒體以及公眾的質疑時,第一時間,該用什么樣的態度、什么樣的措辭和什么的方式來應對。

在重大危機,尤其是涉及人命的危機面前:道歉,是遠遠不夠的。重要的是平臺用真誠的態度承擔責任,直面監管的責任問題,公眾目前最關注的是這位喪心病狂的滴滴順風車司機身份是否合規、平臺上網約車主的身份是如何監管的。
危機公關最重要的不是發一句不痛不癢的“已知悉”、“正在了解情況”等官方回應,公眾最需要看到的還是當事方實實在在的行動。

所謂的懸賞一百萬,卻依舊對大家最關心的平臺審核機制避而不談。最后,滴滴刪除了百萬懸賞的微博,并宣布順風車停運一周進行整改。
作為本次事件的家屬受害者,滴滴理應做好家屬的撫慰工作,不過實際的情況來看,滴滴的做法顯然還不及時。李明珠父親也現場對滴滴進行了吐槽: “滴滴公司至今沒有能‘說得上話的人’跟我聯系。”

無疑,這個吐槽對滴滴形象來說,是雪上加霜。
沃倫•巴菲特曾說過:“樹立品牌需要20年的時間,而毀掉它,5分鐘就足夠了。”但毀掉品牌的,往往不是危機本身,而是不誠信的“危機公關”,它不但不解決危機,還會瞬間清零用戶的所有信任。
那到底怎樣才是“危機公關”的正確姿勢呢?
危機公關的十二字口訣:這鍋我背,這錯我改,這就去辦。

反觀海底撈教科書案例一樣的公關,海底撈至少刷了兩次屏。
第一次是有記者的曝光,說海底撈有些門店后廚有老鼠、用火鍋漏勺掏下水道什么的,還配了一些看著很惡心的圖片。這事就相當于你看到當紅明星出軌一樣,飲食行業的標桿出了食品安全的問題,這是大事。
萬萬沒想到的是,海底撈接連發了兩次相當有誠意的聲明,原本民怨沸騰間就捏轉為“當然是選擇原諒它”。

第二次刷屏更是被評為近幾年來公關行業的教科書。為什么明明是殺頭的罪過,卻分分鐘變成了正面案例了呢?我們來一起回顧一下。
首先,兩份聲明都是在被曝光之后的四個小時之內發出的,可見其反應速度很快。其次,這兩份聲明沒有狡辯,沒有推諉,沒有甩鍋給門店的負責人和操作員工,而是管理層將責任攬了過來。
公關通報的原文有一段是這么說的:“涉事停業的兩家門店的干部和職工無需恐慌,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

翻譯下就是三句話:
第一:這鍋我背;
第二:這錯我改;
第三:員工我養。
海底撈的公關完美的利用了同理心,從客戶和員工的角度發聲,既解決了問題,又打感情牌,讀起來讓人打心眼里很舒服。

巴菲特還有句名言:“只有在潮水退去的時候才知道誰在裸泳。”
所以啊,你看,公關的秘訣就是:大家覺得好,才是真的好。透過傳播的力量正面影響人們的思維和行為,進而建立品牌和公眾之間的信任,轉危為安,提升企業聲譽。

《讓子彈飛》中,葛優說:“我以為,酒要一口一口地喝,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邁得太大,會扯著蛋。”公關更是一項長期工作,是政府或企業管理一個重要的方面,在于平時的重視和努力。與其在發生危機的時候再公關,不如在平時就做好企業品牌聲譽管理,一點一滴的提升自身抗風險能力。

沒有一滴雨該為洪災負責,只有不斷加固堤壩才能長治久安,愿所有都活在陽光下,不畏寒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