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真性情”可以算是近些年綜藝人設最“圈粉”的形象之一了。從《真正男子漢》楊冪吃土,到《我們的挑戰》中黃曉明將巧克力灑到臉上秒變“泥人”,這樣“返璞歸真”的人物形象總是能引起好評。從熒屏到微博,持續精準的人設營銷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過,節目也存在表演痕跡過重的問題,受到一些質疑。比如為了表現袁姍姍“大大咧咧”的形象,特意設置了她去超市買菜忘記付錢又返回結賬的情節,觀察室中的秦海璐直言“那她怎么出來的?”一針見血表達了觀眾的疑問。而她早晨六點起床,邊吃早餐邊聽英語新聞的“學霸”人設則被網友吐槽有些“過”了。
一個在嘉賓真實性格基礎上包裝、且與節目相匹配的人設,會給節目增色不少。因此,綜藝節目定制精準人設,對明星和節目來說容易獲得“雙贏”的效果:明星可以將觀眾喜歡的一面無限放大,吸引更多觀眾“路轉粉”;節目也可以通過明星深入人心的形象吸引更多觀眾關注,實現收視和口碑上揚。不過,如果人設與嘉賓的真實性格、形象有比較大的差距,則可能導致人設崩塌,適得其反。
實習記者 關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