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河南新聞1月22日電 貸款余額12.86億元,全部為政策性支農貸款;發放內河治理貸款1億元,北灣水庫建設貸款1億元,南苑片區市政路建設項目1.82億元,土地流轉中長期貸款2億元,旅游扶貧貸款1億元,大力支持了內鄉縣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發展……
這一串串數字,是農發行內鄉縣支行曬出的成績單,2018年來農發行緊緊圍繞脫貧攻堅、糧食安全、鄉村振興、風險防控、合規管理等方面工作,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緊抓脫貧攻堅不放松。內鄉縣支行充分發揮“中國農業發展銀行是建設新農村的銀行”的政策性職能作用,以服務“三農”為根本宗旨,聚焦“三農”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支持鄉村振興戰略,力助全縣脫貧攻堅,成立扶貧金融事業部,組成工作隊常駐夏館鎮小湍河村,支行每名員工都是貧困戶幫扶責任人。做到金融扶貧和駐村幫扶兩個扶貧一起抓。通過流轉土地11萬畝,支持內鄉的林果、茶葉、菊花、中藥材等產業發展;通過旅游扶貧,打造了一條“旅游業+特色農業+服務業”的后工業發展之路;特別是通過牧原生豬養殖貸款和“萬企幫萬村”工程,首創“3+PV”扶貧模式,即“縣政府+農發行+龍頭企業+貧困村(PV)”帶動了糧食種植、屠宰加工、建筑建設、農村經濟專業合作社等行業的發展,多策并舉為內鄉脫貧攻堅融資融智建功立業。今年要抓住國家政策,大力支持高效農業產業園、田園綜合體等項目大發展。
緊抓業務高質量發展不放松。搞好業務發展,做好信貸支農,全力支持糧食收儲。這是農發行不變的歷史使命,是立行之本、發展之基,是主業中的主業,是全行工作的重中之重。統籌做好糧食政策性和市場性收購工作。全力保障政策性收儲與穩妥支持市場化收購相結合,做到“收好糧、多收糧、防風險、保安全”,與中儲糧、糧食、政府、財政等單位的積極溝通協調,落實國家政策性糧食收儲政策,做好信貸資金供應管理,確保糧食安全;探索建立企業信用保證基金收購模式,特別要支持好產業化龍頭企業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做好玉米收購4億資金貸款和2億中期流動資金貸款工作,擴大牧原市場化糧食收購份額,鞏固農發行在糧食信貸領域的主導地位;加強庫存監管,強化貨款回籠,嚴防跑冒滴漏,確保信貸資金安全。做好中長期信貸業務管理,維護好現有四個中長期項目貸款貸后管理工作,聚焦扶貧攻堅、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尋找新的發展項目,著力支持地方縣域經濟發展,充分發揮政策性銀行職能作用,實現業務持續高質量發展。
緊抓存款組織不放松。強化“存款支農、存款增效、存款興行”理念,積極組織低成本存款,打出營銷“組合拳”。堅持領導帶頭,大員上陣攬存款,盯住企業貨款回籠、企業應收賬款催收回籠、企業其它銀行存款額,督促引導轉存我行;開展“存貸一體化”營銷,做到項目營銷與存款營銷同部署,確保項目上下游企業在我行開立銀行結算賬戶,監督信貸資金專款專用、合規支付,跟蹤資金流向,杜絕跑冒滴漏;狠抓財政存款,加強與政府和財政部門的溝通協調,力爭新農村建設及涉農性財政資金等存入我行。
緊抓風險防控、思想教育不放松。防范化解風險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銀行業永恒的主題。做實客戶風險排查,加強風險監測預警處置,全面摸清風險底數,為防控風險奠定基礎;健全風險管理責任體系,“一把手”發揮“頭雁效應”,做風險防控第一責任人,始終站在防范化解風險的第一線,敢于負責,勇于擔當。出實招辦實事見實效,狠抓思想教育不放松,堅持黨建統領,人人參與開展“如何舉好內鄉行黨建工作這面旗幟”大討論活動,全面推進從嚴管黨治行向縱深發展,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黨建帶工建、團建,發揮好工青婦組織橋梁紐帶作用激發活力,凝聚人心,齊心協力,干事創業,不斷增強廣大員工的歸屬感、責任感和幸福感。(王祎 范新麗 朱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