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訊(本網通訊員 沈延峰 報道)祁連縣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積極創新“兩新”組織黨建服務載體,充分發揮“兩新”組織人才、技術、資金、物流等資源優勢,通過“黨建+電商+產業+技能”等扶貧方式,為精準扶貧開啟“新引擎”。
電商扶貧“解難”。全縣12家電商企業、7個電商龍頭企業示范點主動引進天貓、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整合縣域8家快遞、物流企業,在鄉(鎮)建電商店面、貧困村設電商網點,以縣鄉村三級電商服務網格化形式,推動農畜特產網上“走出去”、網貨網絡產品線下“進鄉村”,構建“生活+產銷”一體化服務通道,使貧困村農畜產品直通市場,有效解決了貧困戶農畜產品滯銷、難銷等實際問題。先后帶動11個貧困村、8個非貧困村貧困戶320余人在從事農牧區電商產業中實現脫貧致富,電商扶貧人均貢獻額達1000元以上,實現收入160萬元。
產業扶貧“造血”。發揮“兩新”組織的經營優勢和孵化引領作用,以貧困村資源、產業優勢為依托,采取“兩新組織+貧困村+貧困戶”等方式,通過參與引導貧困村發展后續產業、承包旅游資源、培養致富帶頭人等定點定向幫扶措施,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進一步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實現扶貧“輸血”向“造血”轉變。目前,在“兩新”黨組織的搭橋牽線下,10家非公經濟組織與7個鄉鎮10個貧困村結成幫扶對子,20家“兩新”組織累計幫扶15個貧困村。在公益、教育、就業等方面捐資捐物達198萬元,558戶貧困戶受益。累計發放各類教育獎助學金150.42萬元,惠及897名貧困學生。培育以旅游開發、特種養殖、生態畜牧等村企共建合作幫扶產業項目16個。
技能扶貧“授漁”。有效利用“兩新”組織豐富的社會資源,積極推行“黨建+技能扶貧”模式,聯合縣內外職業培訓學校等教育機構開展各類適用技能培訓,提升貧困人口就業創業技能水平,引導發展適合貧困村、貧困戶的種養殖、生態旅游、農牧家樂、手工藝品等脫貧致富產業,穩定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實現貧困群眾從體力型就業向技能型就業創業轉變。從2016年起,累計投入100余萬元,舉辦維修電工、挖掘機、唐卡藏繡、烹飪面點、家政服務、電子商務等10個就業工種培訓班14期,累計1500余名貧困群眾受訓,培訓合格持證率達100%。聯系縣內外20余家非公企業,在勞務輸出、餐飲賓館、生態畜牧、高原旅游等方面吸納轉移貧困群眾再就業700余人次,協議用工累計750人次,實現訓后人員就業意向達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