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新聞發布會舉行
2019年,成都重點工作有哪些?成都人的生活將發生哪些變化?9日,“解讀市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新聞發布會舉行。加快建設“三城三都”、規劃“東進”區域產業體系、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來看一看,新一年精彩的權威“劇透”。
【關鍵詞】三城三都
盛宴不斷:金鐘獎、世警會、海外美食周……
此次全會上,審議通過了《關于弘揚中華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決定》,提出高水平建設“三城三都”。
發布會上,市委宣傳部副部長母濤介紹,2018年成都位居中國城市新文創活力排行第一位,名列中國時尚一線城市。2019年,在世界文創名城領域,成都將繼續發展壯大文創產業,努力實現文創產業增加值1350億元,啟動建設天府錦城“八街九坊十景”、天府藝術中心、成都自然博物館等一批城市地標性文化設施,舉辦成都國際非遺節、世界文化名城論壇等國內外大型文創節會;在世界旅游名城領域,將推進平樂古鎮·天臺山、安仁古鎮、熊貓基地創建5A級景區,創建3個4A級景區、20個3A級林盤景區,打造60個“新旅游·潮成都”主題旅游目的地;在世界賽事名城領域,將舉辦第十八屆世界警察和消防員運動會,持續辦好2019成都國際馬拉松、ATP250成都網球公開賽、中國馬術節等重點國際單項賽事。
同時,在國際美食之都領域,2019年全面布局美食旅游節、火鍋文化月等美食品牌節會,精心舉辦亞洲美食節、成都海外美食周等美食營銷活動;在國際音樂之都領域,2019年將首次引進中國音樂金鐘獎、柴可夫斯基國際青少年音樂比賽等重要音樂活動在蓉舉辦;在國際會展之都領域,2019年計劃舉辦泛美開發銀行年會、第100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2019全球深科技投資峰會等國內外重大展會活動。
【關鍵詞】東進
整體成勢:18號線、天府奧體城、丹景臺……
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實施“東進”戰略,推動了城市發展格局“千年之變”。“東進”進展如何?發布會上,市發改委副主任馮勁夫介紹,“東進”區域著力推進重大產業化項目招引促建,已簽約項目115個,協議投資額達3860.3億元;開工建設項目59個,總投資851.4億元。
2019年是推動“東進”區域發展整體成勢的關鍵之年。馮勁夫介紹,將對標國際標準、國內一流,深化完善以總體規劃為統領、以控制詳規為重點、以專項規劃為支撐的空間規劃體系。同時,堅持“人城產”邏輯,加快推進軌道交通18號線、天府國際機場高速和成資、成龍簡、金簡仁快速路、東西城市軸線等項目建設,大力實施天府奧體城、東部新城市民中心、金堂通用航空機場、皇冠湖體育中心、龍馬湖CBD、丹景臺等重大支撐性項目,統籌布局優質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公共服務設施,加快提升東部新城的基礎功能。
此外,我市還將重點發展電子信息、汽車制造、智能裝備、節能環保、航空航天等先進制造業和總部商務、生產服務、物流貿易等生產性服務業,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建立完善政務服務體系、商務服務體系、公共服務體系,構建起適宜東部新城的投資軟環境服務體系和市民服務體系。
【關鍵詞】天府綠道
提升品質:自行車高速、高等級驛站、“綠道+”……
過去一年,天府綠道成為市民新去處、游客“打卡地”,既是成都新名片,也是市民真切感受獲得感的地方。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位于錦城綠道,串聯起錦城湖、桂溪生態公園、會展中心、江家藝苑、白鷺灣濕地、玉石濕地、青龍湖等重要節點的24公里自行車高速路,將于今年春節正式呈現。
“我市著力構建以綠道為脈絡的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經過一年多的探索和實踐,目前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市建委主任張樵介紹,截至目前,天府綠道累計建成2607公里,通過綠道體系串聯了1113.79平方公里的五級綠化體系,植入了2191個文商旅體設施,建成了370處各類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啟動了100個川西林盤保護與修復工作,初步形成了40萬畝的景觀農業。
“2019年將著重聚焦提升天府綠道品質,系統推進天府綠道建設。”張樵介紹,在高水平的創意設計上下功夫,引進國際一流水準的團隊參與創意設計;在功能集成、場景打造上下功夫,推進高等級驛站建設,促進文體旅商農融合,打造綠色生活場景;在連網成片、互聯互通上下功夫,形成構建公園城市的整體形態;在生態價值的轉化上下功夫,推進“綠道+”戰略,促進城市高品質發展,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加快推進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