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2018中國CVC行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在京發布,課題組主持人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講席教授田軒在發布會上對報告進行了介紹。
根據《報告》,2017年度全球風險投資(VC)額度達到1560億美元,CVC投資金額達到312億美元,占全部風險投資交易額度的20%。雖然IVC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但CVC與IVC整體發展趨勢一致。
我國的CVC最早起步于1998年6月,實達集團投資了剛成立僅半年的北京銘泰科技發展公司1200萬元,并成立實達銘泰公司,這是我國第一個規模比較大的CVC公司,此次投資助力實達軟件一躍成為國內軟件行業的四強。經過二十余年發展,我國CVC目前已經初具規模,大量知名企業如聯想、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建立了自己的企業投資部門或者投資子公司。
那么CVC是什么?
企業風險投資(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即CVC)是一種創新的投資組織形式,簡單地說是非金融企業設立風險投資基金,通過附屬機構直接進行風險投資。田軒在介紹中對人們所熟知的IVC與CVC進行了對比,“與IVC追求最大的財務回報相比,CVC投資還要考慮背后母公司的戰略考量,為背后的母公司做戰略布局,或者是上下游產業鏈布局,為母公司未來想要進入的產業提前做一些投資。”
首先從組織架構上,IVC通常采用有限合伙制,由普通合伙人(GP)和有限合伙人(LP)組成;而CVC則大多是非金融企業設立的獨立子公司或投資部門,資金由母公司提供,不需要第三方提供資金,投資自然也不會受資金期限限制。其次,CVC與IVC也會使用不同的薪酬及激勵方案,大部分CVC的管理者獲得母公司定的固定工資,其獎金也是與母公司業績掛鉤,而CVC則完全看投資績效。兩者追求的目標不同是最大的差別。IVC投資目的單一,僅是追求財務上的回報;而CVC做投資決策會兼顧母公司戰略目標和財務目標,通過投資配合母公司的發展需要,同時獲取回報,增加母公司的營業利潤。
“CVC具有特殊的優勢,那就是激勵企業創新”田軒對記者表示。由于是母公司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支撐,因此CVC對投資失敗的容忍度非常之高,這是IVC無法比擬的。
事實上,CVC發展已經非法迅速,據田軒介紹,本世紀初CVC占VC投資5%左右,如今這一數據已達20%,此外CVC的組織模式更適合于企業創新,回報更高。但是CVC卻沒有引起我國企業家的足夠重視。
CVC緣何值得企業家重視?
田軒對記者表示,在他長期的調研中,很多企業家對CVC不夠重視,甚至不知道CVC。“在當前A股上市公司中,絕大多數都是夕陽產業,他們迫切的需要戰略轉型,他們大多數采用并購重組的辦法。但并購重組存在缺陷:兩個成熟的企業,尤其傳統企業去收購一個互聯網企業,兩個完全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基因、不同的文化,兩個班子、兩個董事長、兩個總裁、兩個董秘在一起融合非常困難”,田軒表示。
CVC正好發揮了為背后母公司進行戰略轉型、尋找新方向做先導軍的作用。比如一個傳統企業想進入新的產業實現轉型,投資10-20家目標行業里的小微企業,只要其中1-2家能夠成長壯大,發展成為行業龍頭,母公司再將其收購,兩者的基因、文化高度吻合,投資就達到了目的。
越是大的企業越應有大的格局,目光不應局限于短期的財務回報。
田軒表示,在技術更新迭代異常迅速的今天,一個企業想要保持基業長青,時刻保持行業內的領先地位,就必須要不斷找到新的利潤增長點,不斷找到新技術,突破新瓶頸。
對于企業而言,CVC既是探索模式邊界、拓展前沿技術的有效范式,同時也是自生長型組織架構擴張以及行業生態圈演進的重要創新手段。從宏觀層面而言,通過CVC結合產業的有效配置,可以引導企業資金由虛向實,既有助于解決小微創新企業融資難問題,又可作用于傳統企業轉型升級、助力底層創新、提升中國企業國際影響力,實現經濟結構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