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上海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行動計劃》闡述了2018-2020年期間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是指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行動綱領。《行動計劃》的發布標志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經進入沖刺階段,為確保2020年如期實現國際金融中心基本建成的戰略目標提供了重要保障、方向指引和實現路徑。
《行動計劃》提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總目標是“到2020年,上海基本確立以人民幣產品為主導、具有較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和輻射能力的全球性金融市場地位,基本形成公平法治、創新高效、透明開放的金融服務體系,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具體包括三個方面的預期性指標:
一是金融國際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到2020年,參與上海金融市場的境外投資者規模顯著擴大,國際債券規模顯著增加,上海金融市場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上海外匯市場交易規模顯著擴大。
二是金融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顯著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重,人民幣跨境支付清算安排更加完善。
三是金融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到2020年,上海金融人才結構明顯優化,金融發展環境的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金融監管和風險防范能力有效提高。
圍繞2020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目標,《行動計劃》從六個方面闡述了2018-2020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是加快金融改革創新,加強自貿試驗區建設與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聯動。
二是完善金融市場功能,增強金融資源配置能力和影響力。
三是健全金融機構體系,增強金融創新活力和綜合服務能力。
四是聚焦國家發展戰略,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五是擴大金融開放合作,提升金融中心的國際影響力。
六是優化金融發展環境,維護金融安全穩定。
為更好完成《行動計劃》提出的發展目標和任務措施,未來幾年,上海將認真貫徹落實《行動計劃》,從擴大開放、深化創新、集聚資源、市場建設、防控風險“五個維度”持續發力,爭取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以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邁入全球金融中心前列。
一是著力擴大對外開放,提高金融中心國際影響力。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新一輪金融服務業擴大開放的重大部署,以更大力度、在更大范圍內推進金融對外開放,提高金融中心國際影響力。集聚和發展一批具有重要市場影響力的資產管理機構,建設全球資產管理中心。支持“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在滬發行人民幣債券,建設跨境投融資服務中心。
二是著力深化改革創新,繼續當好先行先試排頭兵。進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創新力度,落實好黨中央交給上海的三項新的重大任務,完善自貿試驗區新片區金融領域方案,增強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全力配合支持證監會、上交所推動科創板及注冊制試點落地,深化長江三角洲金融合作,為全國金融業改革創新積累經驗。
三是著力集聚優勢資源,健全體系提升行業競爭力。積極吸引各類總部型、功能性金融機構集聚發展,加快形成門類齊全、功能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推動更多國際性金融組織入駐上海,提升金融行業競爭力。建設金融科技中心,構建金融科技產業生態鏈,吸引金融科技公司來滬發展。探索設立“一帶一路”再保險承保共同體及營運平臺,建設國際保險中心。
四是著力增強市場功能,配置資源服務高質量發展。提升上海金融市場配置全球資源能力,推進金融市場更高水平發展,加快金融市場產品和工具創新,促進經濟轉型發展和結構升級,服務高質量發展。建設全球人民幣資產定價、支付清算中心。不斷完善金融市場體系和基礎設施,充分發揮上海金融市場集聚優勢,加快金融市場產品和工具創新,滿足市場多樣化需求。
五是著力防控金融風險,維護安全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始終把防范金融風險放在突出位置,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攻堅戰,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重要保障,維護安全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建設金融風險管理與壓力測試中心,爭取金融產品、技術應用、機制創新以及重要的金融改革措施在上海先行先試。加快與國際接軌,建設金融法治高地、金融制度創新高地和金融人才高地,形成國際一流的優良金融生態系統。
近年來,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金融改革開放過程中取得了重要進展,進一步鞏固了以較齊備的金融市場體系為支撐的、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地位。
一是上海金融市場體系基本確立,已成為國際上金融市場門類最為完備的城市之一。集聚了股票、債券、貨幣、外匯、黃金、期貨、票據、保險等各類金融要素市場,2018年上海金融市場成交總額1645.8萬億元,同比增長15.2%,全國直接融資總額中的85%以上來自上海金融市場。
二是上海金融機構體系日益健全,已成為中外金融機構的重要集聚地。在滬金融機構總數達到1605家,2018年新增68家。
三是上海金融開放步伐不斷邁進,已成為中國內地金融對外開放的最前沿。外資金融機構占上海金融機構總數近30%。“債券通”“滬港通”、 原油期貨、黃金國際板等相繼啟動,銀行間債券、外匯、貨幣等市場加快開放。
四是上海金融改革創新不斷深入,已成為我國金融改革創新的先行區。多年來,國家大力支持上海在金融改革開放方面先行先試,推出了一系列創新開放舉措,為全國金融改革探索了路徑。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五年來,共發布9批110個金融創新案例,20多項舉措陸續在全國其他地方復制推廣。
五是上海金融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已成為中國金融發展環境最完善的地區之一。上海金融法院、金融糾紛調解中心、金融仲裁院等陸續成立。上海市開通信用信息服務平臺。陸家嘴金融城、沿黃浦江金融集聚區建設成效明顯。成功舉辦了十屆的陸家嘴論壇,已經成為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端金融論壇。2018年全年,上海實現金融業增加值5781.6億元,同比增長5.7%,占全市生產總值17.7%,占全國金融業增加值的8.4%,居全國城市之首。2018年9月,“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排名中,上海升至全球第5位。
近期,上海將召開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推進小組會議,全面部署《行動計劃》明確的各項工作。同時,進一步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積極爭取在金融創新和改革開放等方面的先行先試,不斷完善相關配套政策措施,確保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基本建成的目標順利實現。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