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石油網消息 (記者李瑩 特約記者李國臣)隆冬時節,濟柴動力有限公司卻迎來了發展的春潮。1月28日,記者在濟柴公司獲悉,2018年濟柴實現營業收入16.2億元,比上年增長24%;實現經營利潤400萬元,比上年減虧2.23億元,超額完成了國務院國資委下達的控虧指標,一舉扭轉連續7年的虧損局面,打贏經營翻身仗。
作為集團公司下屬唯一的動力裝備研發制造服務企業,濟柴有過輝煌,也陷過低谷;特別是近幾年身處裝備制造業寒冬,濟柴同樣舉步維艱。
面對連年虧損的生存危機、安全環保的巨大壓力、扭虧脫困的嚴峻形勢,矢志高質量發展的濟柴人闖關奪隘步步為“贏”,拓寬思路、積極應對,成為管理創新和科技創新協同合作的成功典范。
兵馬未動,戰略先行。2018年,濟柴聚焦高質量發展要求,立足企業經營實際,科學編制了《2018~2020年滾動發展規劃》《高質量發展工作綱要》,吹響了解困扭虧的決戰號角。
藍圖繪就,行動有方。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是濟柴深化改革的重頭戲。公司勇闖改革“深水區”,破解體制機制障礙,繼續實施機構“減重”“瘦身”,減少職能處室1個、二級單位2個,打造精干高效管理系統。
國以才立,業以才興,濟柴公司深諳此理。這個公司建立了經營管理、專業技術、營銷服務、技能操作“四類八級”崗位序列,為員工提供成才路徑;全面開展“五定”工作,盤活調整富余人員115名,修訂完善崗位職責221項;開展中層領導干部輪崗交流,完善干部考核評價機制,47名中層副職領導干部競聘上崗,人員創效空間進一步拓展。
創新舉措接連出臺,激活一池春水,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有了舞臺,有激情、有辦法的同志有了奔頭。改革激發了全員的工作熱情,形成了百舸爭流、勇于爭先的局面,成為濟柴解困扭虧的堅實保障。
人心齊,泰山移。全員創業激情迸發,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品是搶占市場、解困扭虧的利器。2018年,承載濟柴夢想的175發動機,完成工業性試驗,通過集團公司鑒定,實現首批發運,歷經9年終于走出了產業化商品化的第一步,成為濟柴名副其實的“明星產品”“拳頭產品”。壓裂車用175發動機完成耐久試驗,已具備上車條件。S6190船用發動機當年立項當年見效,260氣體發動機完成耐久試驗,20V190氣體發動機進入性能試驗階段。國產大功率壓縮機組在塔里木油田實現應用,運行效果贏得用戶的高度贊譽和青睞。
經過多年的培育,濟柴在發動機性能的建設中信心滿滿,應對自如。通過動力性與熱效率“雙升”、排溫與排放“雙降”,公司實現了對140、190發動機性能優化設計和應用性持續改進。
在工藝改進方面,對曲軸等主重要零部件進行結構優化,實現了提質降本雙贏。信息化建設方面,深入推進裝備制造物聯網建設,打出產品遠程監控、倉儲配送管理、生產設備管理等信息系統的搭建應用組合拳。
“高精尖”產品是濟柴公司贏得市場的資本,不斷創新的鼓點合奏出動力裝備行業最強音。2018年,濟柴獲得國家專利23項,完成5項國家、行業標準制修訂工作,H16V190氣體發動機研發項目榮獲集團公司科技進步獎,大型地下儲氣庫注氣壓縮機組獲評“改革開放40周年機械工業杰出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