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升級 哪些行業會受影響?
從中美雙方征稅清單來看,華泰證券認為,短期對我國的通訊、電子、機械加工和化學工業等行業會產生負面影響。我國的反制措施主要是農產品和汽車,可能會帶來部分農產品漲價,對于大豆行業、進口替代的汽車行業可能會產生正向影響。
美東時間2018年4月6日,中美貿易摩擦刺激華爾街,美股再現大跌。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華泰宏觀 李超 程強
北京時間4月4日,美國公布對中國產品加征25%關稅的清單建議,涉及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術、機器人和機械等行業,包含約1300個獨立關稅項目,涉及中國對美出口額約500億美元。當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決定對原產于美國的大豆、汽車、化工品等14類106項商品加征25%的關稅,涉及中國自美國進口金額約500億美元。從雙方征稅清單來看,我們認為短期對我國的通訊、電子、機械加工和化學工業等行業會產生負面影響。我國的反制措施主要是農產品和汽車,可能會帶來部分農產品漲價,對于大豆行業、進口替代的汽車行業可能會產生正向影響。
中美貿易戰升級負面影響出口導向行業,對高端制造短空長多
中國由于人口紅利帶來的低勞動力成本等比較優勢,在全球加工貿易產業鏈上具有重要的布局,主要包括電子、計算機、通訊設施設備、機械加工等領域,這些行業中一些附加值較高的加工環節,比如芯片、半導體、高端零配件等是“中國制造2025”的重要內容。美國貿易清單的出臺,劍指“中國制造2025”,我們認為短期將對這些行業有負面沖擊,但長期而言,中美貿易戰則是為我國高端制造業發展背書。我們梳理80年代美日貿易戰發現,交戰核心的日本汽車并未因貿易戰垮掉,反而逆勢崛起。我們認為中美貿易戰的升級將對中國高端制造業短期利空,長期利好。
中美貿易升級正向影響農業和進口替代行業
我國貿易清單主要打擊對象是大豆。據中國海關統計,2017年我國大豆進口約三成來自于美國,如果我們對美國的大豆實施關稅反制措施,可能減少大豆進口量,預計國內的大豆價格將會上行。玉米、小麥、牛肉等農產品也在加征關稅清單中,國內農產品價格上漲對農業可能存在利好。此外,汽車制造等進口替代行業存在利好。國內對于德系、日系、美系車的旺盛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國產汽車行業的發展。如果對美國的汽車加征關稅,將有利于提高國產汽車在國內市場的競爭力。
我國對美國農產品的反制措施,對通脹的整體影響相對有限
以大豆為例,據中國海關和美國商務部數據,2017年我國大豆總進口量約占年消費量的90%。簡易推算,對美進口大豆加征25%的關稅,對國內大豆價格的影響約為6.8個百分點。考慮CPI結構中與豆/油制品直接相關的門類、以及受飼料價格間接影響的豬肉,理論估測,對美進口大豆加征25%關稅,最后對CPI同比增速的正向影響約為0.2個百分點。但由于我國可能從巴西等國進口更多大豆替代美國大豆、且國內生豬養殖業當前整體供大于求,因此我們認為,國內通脹實際受影響的幅度可能低于理論估測值,不會產生明顯通脹上行壓力。
我國仍然是以打促和,以開放的心態面對全球貿易保護主義的抬升
劉鶴同志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上指出,未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我們與美國互相出臺貿易清單是美國挑釁情況下的亮牌,是否落實開征仍看美國方面的行動。3月28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表示將公布加稅清單的公眾評議期從30天延長至60天,這意味著美國對華加稅清單在6月初之前不會實施。而中國在4月4日發布對等加征關稅清單時表示,最終措施及生效時間將視美方反應另行公告。我們認為,總體我國的策略是以打促和,避免貿易戰的升級。我們仍然維持中美貿易戰可能是雷聲大雨點小的判斷,目前處于雷聲大的階段。
來源:華泰證券宏觀研究
原標題:中美貿易戰升級會影響多個行業——點評中美征稅清單公布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