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知名金融控股集團確實需要一番徹底的自我反省——在其最重要的市場管不住嘴。
近日,據澎湃新聞報道,涉嫌撰寫辱華報告的瑞銀集團全球財富管理首席經濟學家Paul Donovan將被暫停一切工作,停職調查。
不久前的6月12日,瑞銀集團官網發布了一篇由Paul Donovan撰寫的研究報告,在報告的第二段簡單翻譯一下內容是:目前中國物價在上漲,這主要是由于病豬(意指豬瘟)。這件事情重要不?你要是只中國的豬,這很重要。你喜歡吃中國的豬肉,這很重要。不過和世界其他地區沒有任何關系,因為中國并沒有出口大量食物。唯一有關系的是中國的通貨膨脹影響會不會影響全球的政治和其他政策。
但“Chinese pig”在西方的語意上一直被用作辱罵中國人是豬的口頭用語,這常見于不少美劇、好萊塢大片以及西方人的社交網絡里,幾乎已經成為常識。如此前非常火爆的金融行業題材的電影《大空頭》中主角查諾斯也有引用過該詞,一度被輿論抨擊。

涉事瑞銀經濟學家Paul Donovan
作為全球知名的瑞銀首席經濟學家,如此高水平的頂級金融圈人物,不可能不知曉這個用詞所代表的意義。但他用了。
此事立即震動金融圈。海通證券旗下海通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暫停與瑞銀證券業務往來。據悉,海通國際行政總裁林涌正是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現任會長。而在6月13日晚間,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在對瑞銀集團的公開信中表達了強烈抗議。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認為致歉信毫無誠意且缺乏悔意,對多諾萬的處理方法亦無法接受。對此,香港中資證券業協會要求:
1)瑞銀集團對多諾萬予以嚴正開除處罰,并將處理結果向中國公眾公開交代。
這不是多諾萬個人言論的誤解,這是非常嚴重的侮辱文字,瑞銀集團對此輕描淡寫,全無悔意。本協議督促瑞銀集團管理層正式公開道歉,并承諾不再發生同類事件。本協會強烈要求瑞銀集團對以上要求立即給予回應,否則本會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
中國證券業協會發表聲明,協會已將Paul Donovan列為不受歡迎人員,建議會員單位不引用其研究觀點、不邀請其參與相關活動,并要求瑞銀集團采取有效措施消除不良影響。

彭博社評論稱,中國市場對于瑞銀極其重要,,它也并非唯一尋求在這個市場擴張的金融公司,其發展也非一帆風順。瑞銀的競爭對手應該注意、吸取教訓,只需幾個不當詞語,可以在幾秒鐘內將業務和聲譽置于險境。
值得一提的是,瑞銀發布的道歉信不僅沒有平息怒火,反而讓人懷疑瑞銀的態度。據新民晚報報道,在這份中文致歉信中居然出現了錯別字,在倒數第二段將“文化內涵”寫成了“文化內函”。要知道,瑞銀可是第一家敲開控股中國合資券商大門、成功吃螃蟹的國際投行,怎么可能因為“中文不行”?難道這是瑞銀故意為其高管在開拓,中文容易混淆?
公開資料顯示,瑞銀集團于1998年由瑞士聯合銀行及瑞士銀行集團合并而成,是歐洲第二大金融控股集團,在全球5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主營業務為財富管理、資產管理和投資銀行及證券。
此次撰寫爭議文章的Paul Donovan,學生時代曾就讀于牛津大學,從1992年起即進入瑞銀集團,2016年8月起擔任全球財富管理部門的首席經濟學家,負責向全球的瑞銀客戶提供對全球經濟的看法和觀點,同時進行長期課題的專題研究。
瑞銀在華業務開展較早。從1985年起,瑞銀集團的金融業務就已經進入中國內地發展。2018年4月,在證監會出臺關于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的相關新規后,瑞銀集團第一個提交申請。七個月后,瑞銀證券的實控人順利變更為瑞銀集團。
2018年年報顯示,瑞銀集團全年在全球的營業收入為302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2100億元),同比上漲2.5%;凈利潤為49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340億元),同比增長411.2%。
必須提醒注意的是,瑞士銀行一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安全的銀行,但也有富人的“避稅天堂”之稱。
2009年,因幫助美國富人逃稅,瑞銀集團支付了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4億元)的罰金。
2018年10月,瑞銀集團被法國檢方指控非法招攬富人客戶開設賬戶避稅并協助客戶洗錢,并于2019年2月被判處總計4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50億元)的罰款及賠償款。但對此瑞銀集團表示將會提起上訴。
除了與銀行賬戶有關的指控外,2012年12月19日,因涉嫌操縱Libor和歐元同業拆借利率(Euribor),英國金融服務監管局向瑞銀開出了15.3億美元的罰單。
2018年11月,美國當局對瑞銀提起訴訟,指控該行在2006年和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夕)出售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時誤導投資者。

瑞銀的性別歧視問題也是由來已久。2005年,經過長達3年審理后,美國紐約聯邦法庭裁定,位于紐約的瑞銀分行因性別歧視行為應向一位前女性員工支付2920萬美元的賠償。這一判決創下當時個人歧視賠償訴訟的最高賠償紀錄。當時的調查顯示,在瑞銀,女職員要想升職可能不得不與上司\/老板發生關系。
2019年3月,瑞銀集團因在擔任三家公司上市申請的聯席保薦人時,因存在盡職審查不足等問題,被香港證監會處以3.7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3億元)的罰款,并被吊銷相應的牌照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