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們都會看到許多刷屏網絡的危機事件發生,調味品企業也是頻頻刷屏,海天醬油生蛆,老干媽棄用貴州辣椒,重利潤不重視品質,食醋企業添加冰醋酸......
在應對危機時,這些企業的普遍做法是什么?沉默抑或是直面危機,冷靜處理?結果如何?調味品企業正確處理危機的方式有哪些?
”
■ 調味品商界 |皂角 發自北京
1
海天醬油生蛆事件,折射企業弱公關能力
▼
近日,關于江西新余的消費者爆料海天醬油里有活蛆出現的新聞在網上引起熱議,而海天的新余總代理對此事的回應是“夏天溫度過高,就會出現這樣情況,生抽就像新鮮的肉,含有氨基酸。”
言外之意也很明顯,在夏天醬油出現這種情況很正常。因此海天新余總代理的神回復引發輿論調侃。
同時也從側面可以看得出來,國內的調味品企業在面對危機時脆弱的公關能力,就連海天這樣在行業內首屈一指的龍頭企業應對危機公關時都顯得如此笨拙而業余。
面對公關危機,其他的調味品企業又是如何做得呢?結果又是如何?
2
老干媽不當的危機處理引發眾怒
▼
老干媽作為國內辣醬界的扛把子企業,總能引起外界的關注,不管是正面或負面,外界都會拿著放大鏡來看。
2015年,一篇文章“爆紅的老干媽卻不用家鄉貴州的辣椒”一下子把老干媽掀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原來貴州的辣椒品質在全國屬于最好的,但是當時的價格多在12-13元/斤,而河南辣椒的價格則相對便宜很多,只有7元/斤,當然品質也無法與貴州辣椒相比。如此一來,購買1噸的辣椒就可以節省1萬塊,而老干媽一年要用1.3萬噸辣椒。
關于老干媽重視利潤不重視品質的報道在網上迅速蔓延。
作為一個企業來說,這本是一次正常的成本控制行為,只要產品原料符合相關國家規定,倒也無可厚非。
但對于一直對外標榜自己“工匠精神”的老干媽陶華碧來說,原料改變被曝光顯然不是什么好消息。
面對輿論風波,陶華碧對外的解釋是貴州辣椒與雜交品種相比,產量低、抗病性不強,品種退化,種植成本高收益低,因而被邊緣化。
這一說法激怒了貴州本地人民,他們開始在各大論壇公開駁斥陶華碧關于貴州辣椒不好的言論。
“自己用不起貴州辣椒也就算了,為什么要找理由黑貴州辣椒?如果貴州辣椒往后銷量不佳,老干媽當負主要責任!”
這一次的辣椒事件也使老干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品牌危機,而陶華碧的不當回應不僅未能消除外界的質疑甚至又增添了新的煩惱。
3
正確處理危機的方式
▼
規模較大的調味品企業面對公關危機時,公關能力尚且如此,更何況中小企業,應對水平更是低下。要不沉默,要不不把輿論危機當回事兒,推脫責任,使危機事件愈演愈烈,甚至演變到不可控的地步。
一旦出現公關危機,很多企業都是本著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態度,以沉默來應對,而不是直面危機。其實這種“遮丑”的處理方式往往適得其反,使企業的形象和信譽更加受到消費者的質疑。
對于事關食品安全的調味品企業一旦遇到危機事件正確的處理方式有哪些呢?
至匯戰略營銷創始人張戟給出了以下建議:
第一,面對公關危機,企業要及時的回應。
如果不回應的話,就會使得消費者或者媒體認為你這個企業非常的傲慢。外界會產生一些對企業不利的聯想。
多年以前的乳業巨頭三鹿,之所以問題后來愈演愈烈,也跟早期企業沒有重視媒體的反應有直接的關系。
第二,企業應該馬上制訂出處理這個問題的實施計劃。這個計劃還要向公眾公布。
比如說像海天醬油生蛆這樣的問題,企業馬上應該做出對策。海天需要對這個事情及時進行調查。要了解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這個計劃要第一時間向公眾公布,這樣也可以讓公眾能夠了解到企業的態度是非常認真負責任的,而這個計劃必須要制定出來。
第三,企業可以在這個時間段開展一些公關事件的活動,比如說企業可以邀請消費者去參觀工廠。
以海天事件為例,大家都知道,像海天這樣的大型企業工廠的智能化水平是非常高的。
如果這個時候能邀請消費者去參觀工廠,就可以變成一個非常成功的公關事件。既讓消費者感受到海天的高科技水平又化解了外界對海天的憂慮。
這一次的事件可能只是偶然或者說是存在一些誤解。如此一來外界也不會對海天產生過多的負面影響,同時也可以把這一次的負面事件轉變成一件好事,引導輿論向好的方向發展,同時也可以去轉移一下公眾的視線。
第四,就是企業要給出一個調研結果。
結果出來之后,一定要要客觀坦誠地給公眾一個交代。如果說是沒有問題,只是一個誤解,那么一定要澄清一下。如果確實是企業自己的問題,那也不妨坦誠的去承認結果,就像海底撈一樣。
海底撈的廚房里面發現了老鼠,立刻要求停業整頓,企業勇敢地站出來承擔錯誤,很快就得到了公眾的諒解。
如果海天的調查結果是自己的問題,那么相關的責任部門也要去承擔相應的責任,這樣的處理結果會讓公眾覺得海天是一個非常負責任的企業。
犯錯不可怕,只要能夠及時去改正,那么公眾還是能夠對企業產生信任。
張戟認為企業只要能夠真正做到以上幾點并且能夠坦誠應對,是可以化解危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