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偉(化名)半是調侃半是真心地借用趙本山語錄,“感謝網絡,感謝3·15!”
隨著第27個“3·15”的臨近,黃偉變得越來越忙,工作量較平日幾乎增加了一倍。黃偉是一家網絡危機公關公司的業務員,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每天干的都是一些刪帖、發帖,沒什么技術含量的活兒。但就是這些“沒什么技術含量的活兒”,僅去年一年就為黃偉所在的規模并不大的公司帶來了不低于400萬元的凈利潤。據說,年收入規模千萬級別的網絡公關公司已不在少數。
盡管誰都說不出來網絡刪帖以及公關市場的規模和份額到底有多大,但毫無疑問,網絡公關正在日益取代傳統公關的強勢地位。每到“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前后,他們就成了諸多企業的“香餑餑”,不斷有人找上門來,要求他們在此期間隨時監控網絡上任何對企業不利的消息,并在發現這些消息的第一時間讓它們從網絡上徹底消失。而網絡公關則按照條數和刪帖難易度收取幾千元到上萬元不等的費用。公關的方式是收買網絡記者、版主乃至更高層。刪帖方法有兩種:如果文章發布的是虛假資訊,刪帖公司會通過正常投訴管道或法律途徑解決;但如果資訊屬實,刪帖公司會與相關網站的內部人士協商,當中則牽涉利益往來。
有市場就有需求,這是一條永恒不變的價值規律。這類“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刪帖公司”,在互聯網顯現出它無與倫比的傳播力量,幾乎是在一夜之間遍地開花。僅在網上搜索關鍵詞“刪帖公司”,便能從百度和谷歌上分別找到相關網頁約115萬和417萬篇。
大量的“刪帖公司”在這樣的背景下紛紛涌現,似乎顯得順理成章且合情合理。任何企業的負面消息一旦出現在網絡,就成了黃偉他們賺錢的大好機會。尤其是在消費者和企業都比較敏感的“3·15”期間,更是他們公司一年之中的生意旺季,也是黃偉一年當中收入最豐厚的時期。
當然,刪帖公司也并非全無煩惱。當刪帖公司花錢公關下一個網站,別的網站開始傳播更多帖子。負面的帖子往往越刪越多,像野草一樣隨處亂長。某知名網絡營銷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當你靠用錢去刪帖的時候,就會掉進一個無底洞——在一家網站花錢刪掉之后,會有更多的網站轉載這篇負面新聞,會有更多的人等你用錢去‘擺平’他們。”
世界就是這么有趣!
偽造公章事件
“這買賣本來是我們做的啊。”某知名公關公司客戶總監王春玲無辜地瞪著眼看著記者,攤開兩手放在膝蓋上,一副“你們早就應該知道”的神態。
在網絡公司搞出“天仙妹妹”策劃之前,大部分網絡公關都由傳統的公關公司來完成。直至今天,仍然有部分網絡公關業務掌握在傳統公關公司手里。王春玲自己手里掌握著多家全球知名的大客戶,包括一家著名的韓國電器商和一家日本的奢侈品品牌。王春玲所在的公司每年從這些大公司手里領取服務例費。這些每月數十萬元的服務費中就包含著出現網絡負面信息時服務的條款。
王春玲的客戶之所以沒有直接找到網絡公關公司,是因為這部分服務比較小,而且偶然性很大。“這些工作以前都由我們的工作人員直接出面解決,一般是找到媒體的記者擺平,因為我們跟媒體的記者關系很好。”王春玲說的媒體,多半是指傳統平面媒體。因為在大部分的時間里,關于企業的負面報道消息都是由實力強大的傳統媒體記者采訪完成。
一旦關于企業的負面消息被網絡轉載,王春玲所在公司的媒介經理就會找到這一負面消息的源頭——撰寫該稿的記者,請求記者或者報社向轉載的網絡發函,取消轉載。當然,必要的維護關系費用是不可缺的。至于向客戶收費,收取月費的單說,臨時性項目刪帖收費不一。國內一家大型公關公司曾開出過5000元刪一條鏈接的價碼。
這種最直接的尋找問題根源的方式通常都是有效且有力的。因為稿件的原創者表態最具說服力。當撰稿人要求網站取消轉載時,網站沒有理由拒絕。因此在很長時間里,純粹的網絡公關公司都默默無聞。
事情發生徹底改變是在2009年。當年10月左右,新浪網應某家報社的要求,摘下了蒙牛公司的一篇負面報道。但細心的新浪網工作人員在審核報社的公函時,愕然發現公章居然是偽造的。這一不為人知的偽造公章事件也許是網絡公關業的一個轉折點。對新聞審查極為嚴格的新浪網憤怒地找到蒙牛集團尋求解釋,而蒙牛集團所能做的只有憤怒地向為其提供服務并偽造公章的公關公司發飆。
#p#分頁標題#e#因為這一事件的影響,大型企業紛紛提高了對公關公司的要求,而傳統公關公司終于認識到網絡公關并不是自己的強項,轉而外包給網絡公關公司。
“我們一般把客戶服務的網絡部分切出來打包給網絡公關公司,”王春玲說,這種項目規模通常都不大,1萬~5萬元也就差不多了。從這個角度說起來,網絡公關公司仍然處于傳統公關公司的生態鏈下游。但王春玲毫不掩飾地認為,它們在日益強大,總有一天會超過我們。
后來者居上
可以猜猜看,一個企業會在網絡公關上花多少錢?這個數字可能會嚇著不了解這一隱秘行業的讀者。最大規模的年度網絡公關費用可以上億!
相對傳統媒體而言,網絡上的輿論“突發性強、毫無征兆”,并且傳播速度極快。目前國內的網絡輿論還處于初級階段,不理智的成分較高,危機的信息傳播比危機本身發展要快得多。一份公開數據顯示,在中國目前有150萬個網站、3億網民、130萬個BBS論壇,經常閱讀博客的活躍讀者超過5000萬人,平均每天出現的新帖子數量達到200多萬,平均每分鐘就產生2000條新信息。
在以個人為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影響下,大量帶有鮮明Web2.0特征的新型危機開始出現,傳統的危機公關原則正在逐漸失效。
也正因為越來越多的企業日益看重網絡的特性,更多的人被悄悄地卷入這一市場大軍,包括很多人想像不到的大學生。
記者見到張天民的時候,他正如想像中的“90后”,留著時髦的酷哥發型,脖子上掛著耳機,在電腦前搖頭晃腦。但是他正在做的不是上網聊天,而是正經的掙錢買賣。張天民指著電腦屏幕,扭著腦袋頗有些得意地表示,“我就靠這個,每個月能掙好幾百呢。”
這是一個比較有名的消費類網站,而張天民所做的不過是其中的一個版主。據說,他每個月都會收到大約500元的匯款,而他所需要做的不過是幫助某些帖子“加精”、“置頂”。有空的時候也去寫幾個回復,裝模作樣地表示對某項產品的支持。當然,偶爾也有刪帖的時候,但機會并不多。
類似張天民這樣的大學生,可以說是網絡公關和營銷利益鏈的最底層。而大部分網絡公關公司的核心資源便是能掌握無數個像張天民一樣精力充沛的版主或是網民。每當這些網絡公關公司得到一個刪帖項目之后,他們就會按圖索驥,向版主提供好處,刪帖。或是雇傭他們去頂那些客戶力推的產品帖。
盡管客戶也不傻,將簡單的類似于“這真是個好產品”,“××產品用著真不錯”等回復帖視為無效回復,但是被雇用的大學生有著無窮的精力和資源,他們通常會注冊很多ID,變著花樣發帖回復以求完成任務。
與網絡公關公司非常熟悉的王春玲解釋,對于她們來說,掌握高校的學生資源是非常重要的。其實,這些公司通常規模都很小,一般三五個人,但是在他們背后有著龐大的網絡資源。
無疑,這是一個很恐怖的組織。有無數的版主和無數的網民在為這些組織效力。你隨意登陸的論壇之內充斥著人為的營銷帖,包括回復帖也多有造假。這多少會讓人對網絡更增加一份虛幻感。
誰的網絡危機?
一個職業刪帖公司刊登廣告語說:“網絡可能在一夜之間為一個企業打造一個天堂,但是更多的案例表明,地獄要比天堂更容易打造……
事實上,危機并不只降臨在刪帖公司客戶的頭上。雖然找上門的生意越來越多,但錢已經不如從前那么好賺。從前,即使在一些大型門戶網站有嚴格刪帖規定的情況下——除稿件原發報紙發正式函件要求刪帖、總編輯下達刪除指令、國家新聞和網絡監管部門要求刪除外,均不能刪帖——黃偉所在的刪帖公司也總能找到這些網站中一兩個關鍵人物來完成客戶的委托。但如今,這種做法也越來越難。很多網站為了杜絕這種商業刪稿,已經加緊了內部監控。如果是違規私自刪帖,一發現就開除。
與黃偉的公司相比,另一家網絡營銷公司不論從員工數量還是行業知名度都要大得多,其客戶僅上市公司和國內知名企業就達十幾家。對于為客戶處理網絡危機的方式,他們則有著完全不同的見解。
“要刪的帖子必須是那些真的失實報道、誹謗等內容。對于消費者真的投訴無門而發的泄憤帖子,只要是真實的,我們都力爭要企業先幫消費者解決好問題,然后再引導發帖者自行刪除帖子。”
在為一家知名餐飲連鎖店處理股東內訌的負面信息時,該負責人先是在權威新聞網站發布該餐飲連鎖店的正面報道,然后利用論壇稿和博文引導普通網民對該連鎖店品牌和品質發出肯定的聲音。同時還利用關鍵詞優化技巧,使該連鎖店負面新聞迅速下沉在茫茫網絡資訊中,進而大大沖淡了股東內訌事件對該連鎖品牌造成的損傷。
#p#分頁標題#e#資深公共關系專家、和君咨詢合伙人周鵬程認為,互聯網法制環境的不健全、中國企業家危機公關意識的薄弱、行業主管的缺位、網絡宣傳環境的復雜和混亂,給這一部分所謂網絡危機公關公司提供了生存的空間。職業刪帖公司紛紛涌現,正是這種背景下的畸形產物,是當下社會中危機公關病態的一個縮影。
“刪除網帖”最經典的案例或許應該追溯到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事實上,在事件暴發前幾個月,嬰幼兒喝三鹿奶粉長結石的消息就已經開始在網上零星出現,但很快被屏蔽乃至封鎖。事后查明,是前三鹿集團花300萬元成功地“公關”了百度搜索網站。這種黑暗“交易”,使得有毒奶粉得以更久地在市面招搖,受害面積因此而持續擴大,救治時機一再延誤。最終,一個民族品牌轟然倒下。受此牽連,百度也遭受了輿論的強烈譴責。
不難看出,這種危機公關不僅“救”不了三鹿,更“救”不了任何超越道德底線的企業。不管是何種網絡危機公關手段,都無法彌補企業自身經營上出現的重大失誤。
中國應急管理研究院首席顧問、危機管理專家王生升也認為,法律的健全需要有一定的過程。而在法律尚未健全的青黃不接的時候,“刪帖公司”這種正“蓬勃發展”的灰色產業在未來三五年還會存在甚至更加壯大。但是隨著企業公關意識的覺醒和公關策略的成熟,它不會再選擇刪帖公司這樣一些旁門外道來解決企業本身的危機管理。
誠如某知名公關公司副總裁所言:“公關就是紙,是包裝。但是紙里包不住火。不逃避,不推卸,認真負責才是危機公關的核心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