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50億收入,媒體預算只有50萬?”
前幾天,某同行給我吐槽。
他面試了某美妝頭部品牌的媒介負責人,被告知上述數字后,他無法相信。
我回復他一句話:“相當于裸奔??!”
2025年過半,所有還“在”的公關部,也該自問一句:
我在“裸奔”嗎?公關的價值,如何體現?
希望今天的盤點,能提供一些啟發。
首先,感謝以下品牌對本次盤點的貢獻:
京東、美團、華熙、巨子、綻媄婭、今麥郎、娃哈哈、百度、汽車圈(尤其是小米和樂道)、羅馬仕、追覓、上美、胖東來、董明珠、網紅(何同學、顧茜茜、李美越)、315(衛生巾、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千禾、蜜雪冰城)、白象、巴奴火鍋、abc衛生巾等(排名不分先后)

其次,大叔延續去年盤點邏輯,把多個品牌案例揉到一個觀點里,有助于我們看清趨勢。
以下是《2025年上半年危機公關盤點》的6個觀點:
1、“公關戰”重燃,預算不是最重要!
2、整治網絡黑嘴,有用但不是萬能的!
3、安全是底線,更是危機公關“紅線”!
4、315變“矩陣”,性別對立在加??!
5、牛馬時代,消費者會自動代入牛馬!
6、網紅和老板,不懂共情繼續翻車!
下面展開。
(全文7000+,建議先轉發再收藏)
1、“公關戰”重燃,預算不是最重要!
先回應開篇提到的“預算”和“裸奔”問題。
“公關戰”重燃,預算不是最重要。
其實是兩次意思:
第一層,預算也很重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糧草”,仗怎么打。你的糧草(預算)一定是要匹配你的仗(生意)。
第二層,但預算不是最重要的,比它更重要的,比如:老板重視,掌握道義,瞅準時機。
今年上半年,我們見證了幾場重要的公關戰,包括不限于:
京東VS美團、華熙生物VS巨子生物、綻媄婭VS艾爾膚、今麥郎VS娃哈哈……
上述幾個案例,有一個共同點:創始人直接帶著公關部,開戰!
尤其是京東!
現在來看,不僅切入了外賣業務,更成了劉強東個人的“復出之戰”!
2025年春節,劉強東給老鄉發錢,60歲以上一人一萬。
2月19日,京東給外賣小哥繳納五險一金。
4月15日,京東內部會議語音漏出,劉強東提到“外賣存在食安和暴利問題”。
4月21日,劉強東親自送外賣。當晚,請外賣小哥吃火鍋喝酒。

5月10日,劉強東身著印有“豬豬俠”形象的T恤,出現在日本街頭。
6月18日前,劉強東談“618加班”的短視頻,竟然沒被噴。
這幾天,劉強東上了《新聞聯播》。

大強子以一己之力,完全憑借公關戰,實現了新業務和個人IP的“雙贏”!
美團的反擊呢,也算夠快,基本上對方出招,馬上能回。
唯一不足在于,前期陷入了“商戰”視角,有些被動。
反觀京東,高舉“道義”大旗:小哥要保障,消費者要安全,商家要利潤……招招見血!
當然,劉強東是草根出身,在輿論場天然有優勢。
同樣符合“老板重視+掌握道義+瞅準時機”的,還有今麥郎。
在被娃哈哈解約后,主動放出自己“代產”的消息,逼著娃哈哈回應,然后老板迅速出來回應。

為了先給娃哈哈生產,自己的產線都停了;
我和娃哈哈都是中國民族企業,我每瓶水只賺2分錢;
娃哈哈選擇自己,就代表認可今麥郎的品質(但今麥郎比娃哈哈便宜好多?。?/span>
看似是娃哈哈“被刺”了今麥郎,實際上呢,則是后者主動借勢發起的一次公關速戰,今麥郎,以四兩撥千斤的巧,轉危為機,名利雙收。
大叔當時點評,這場公關戰價值一個億。
公關戰重燃,公關部,準備好了嗎?
2、整治網絡黑嘴,有用但不是萬能的!
再說華熙生物和巨子生物!
大叔是最早關注并連續跟進此事的KOL,以至于我的一些觀點都成了風向標。
從結果來看,巨子生物的“損失”是慘烈的。
不僅在618失色,公司市值從最高900億跌到600億,短短2個月,跌去300億,三分之一。
大叔稱之為,這是一個價值300億的危機公關教訓。
“大嘴博士”的加入,是這次公關戰的關鍵轉折點。
從玻尿酸和重組膠原蛋白的“成分概念之爭”,到“海參炒面有無海參”的“成分檢測之爭”,后者因為與消費者的利益息息相關,瞬間引爆。
在國家檢測標準缺失的大背景下,大眾和媒體理解“檢測方法”有較高的門檻,也為公關戰埋下伏筆。以至于此事沸沸揚揚2個多月,至今沒有一個“蓋棺定論”。
對公眾來說,巨子已經出具了“完全合格”的報告。與此同時呢,“大嘴博士”的微博被封禁,其發布的內容,也大部分被刪除。


但對護膚行業、檢測從業者、專業媒體、二級市場投資人等群體來說,仍有謎團待解。連巨子生物自己在最新的聲明里都承認,“檢測方法顯示出局限性”。
對公關戰來說,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網絡黑嘴等清朗行動,肯定是有用(畢竟刪除+封禁)。但“大嘴博士”閉嘴了,巨子的“危機”,解除了嗎?
顯然沒有!
因為公眾信任的重建,不僅是帖子刪除,更不是簡單界定一個“黑公關”,還需要事實、情緒和時機等要素。
以巨子生物為例,在成分黨盛行的當下,大叔認為,每一個“成分”品牌,都應該主動守護好自己的“成分”,因為這是品牌的核心資產,維度包括不限于專利和檢測方法等。
巨子之后,綻媄婭和艾爾膚的公關戰,就圍繞著專利歸屬問題展開。綻媄婭有理有據,而艾爾膚則漏洞百出,“實驗室冰箱壞了”等細節被放大,幾個回合,迅速結束戰斗。
所以,整治網絡黑嘴等行動,對危機公關來說,肯定有用,但不是萬能的。
再看華熙生物。
看似在輿論層面“贏”了,其實也沒有,比如:別人有問題,不代表你就好。至少從業績、股價和口碑,都暫時沒看到。
尤其是從業績上,來自披露的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曾經的兩大“10億營收”品牌潤百顏和夸迪,均已跌破10億元/年。同時,BM肌活品牌的營收也“腰斬”。
隨著華熙所有功能性護膚品品牌全部跌破10億元,趙燕希望的科學轉型在很多投資人看來,也缺乏實際動作以及專業支撐。

這場公關戰,暫時沒有“贏家”。
胖東來和柴懟懟,就相對簡單一些,因為事實層面很清晰,柴懟懟所“質疑”的內容,沒有任何事實依據,而胖東來有完整的能自證清白的證據鏈。
這件事本來也不應該鬧大,但爆發點在于:抖音平臺“出手”慢了。被于東來抓住了“訴委屈”的機會。
一怒之下,于東來被逼得要“退網”,甚至關停胖東來,引爆輿論,倒逼抖音“出手”。

再借著“整治網絡黑嘴”的東風,一舉翻盤,胖東來和田玉賣爆了,柴懟懟被封號。

從這個角度來看,整治網絡黑嘴行動,相當成功!
這里大叔特別想再討論一個話題。
危機公關到底要不要自證清白?
有觀點認為,不能,不然就是一個無底洞。
但大叔嚴重不認同這個說法,如果你都自證不了自己的清白,大家憑什么要相信你?
大叔看到,某頭部公關在上述提到的公關戰中,直接用了弘一法師的金句“若被人誹謗,切切不可分辯。我常見有人被誹謗,就分辯解釋,多受了虧。”
大叔認為,這是搞反了。
佛學的核心是自修,修我自己的時候,那外界確實不重要,我安住的是我的內心。但這是“傳播戰”啊,公關更應該學的是佛是怎么做傳播的。
其實,佛學是最懂傳播的,一句“阿彌陀佛”就把信眾門檻降到了最低,這不就是現在的短視頻嘛。
再看胖東來,人家每一次危機公關反轉,那么多頁調查報道,不就是在自證清白嘛。于東來唯一一次“翻車”是要求員工不能收(給)彩禮,這是老板越界了。
遇到危機公關,不想著自證(因為費勁?。?,只想要無腦支持自己的粉絲(憑啥?),以及給對方貼上“黑嘴”、“黑公關”的標簽(總有人想害我)……
如果你以這種心態打公關戰,大叔給個預測:大概率會敗。
3、安全是底線,更是危機公關“紅線”!
最近,因為電芯問題,導致大量充電寶被召回,沒有3C認證無法坐飛機。
大叔覺得,在如此重大安全問題上,如果企業還要藏著掖著,壓著拖著,那就祝你遲早倒閉。
比如,羅馬仕,一開始被爆出被北京21所高校發通知,立刻停用羅馬仕20000毫安充電寶,因為有學生凌晨充電差點引發火災。
結果呢,羅馬仕不僅不重視,還搬出來法務部,說傷害了品牌商譽……

從去年開始,法務替代公關的說法很多。
尤其是汽車法務,紛紛出道。
起訴索賠+舉報投訴,一條龍,很溜。
甚至有公安介入、直接抓人的。
給外界一個錯覺,即:
公關就會寫寫聲明,投個訴,而法務和GR呢,則成為解決問題的“狠角色”。
但從羅馬仕這個案例來看,本來可能是個“重傷”,結果呢,變成了“自殺”。
最新的消息是,羅馬仕已經全面停工,而另一家公司安克,則直面問題,積極召回,甚至主動提出,這對消費者長期是一件好事。這才是公關該具備的戰略思維!
一位網友看完《獨家專訪安克:關于被召回的70萬臺充電寶的一切》后留言稱:“我愿意繼續支持一個認錯態度良好、反應速度快、措施堅決的企業?!?/span>
大叔認為,法務和公關,PR和GR,一定是配合關系,不是替代關系。
再回到安全。大叔提出,安全是底線,更是危機公關“紅線”!
啥意思呢?
在涉及到安全的問題上,危機公關絕不能成為掩蓋問題的“幫兇”,更不能動不動就搬出法務。當然,如果確實不存在問題,那也要及時回應。
有哪些“安全”問題呢?
比如個人信息安全,百度在“開盲盒事件”中,前期回應的扭扭捏捏,雖然后來做了很多說明,但不好的公眾印象已經形成;
比如食品安全,今年315,楊銘宇黃燜雞米飯問題,直接引發國務院食安辦的掛牌督辦!
比如人身安全,上文提到的充電寶事件。以及小米汽車3人高速死亡所引發的,公眾對“智駕”營銷的反思。
尤其是小米汽車,雷軍發聲晚了,被批評;雷軍內部分享重提此事,又被批評,只會喊口號,沒行動;
大家都說,小米和雷軍,被流量反噬了……但隨著封了一批號+抓了一批人+時間一久,小米yu7繼續大賣,雷軍發微博和搞直播根本停不下來!
小米這事,好像就這樣過去了?
大叔潑點冷水,一個是事故報道至今沒出呢,另一個,若再有重大安全問題,疊加效應會是巨大的。
比如健康安全,今年315爆款的衛生巾翻新問題。
對于上述幾類“安全”問題,企業不應該回避,反而應該主動,在去中心化傳播時代,紙是包不住火的,比如最近南航的事。
以衛生巾翻新問題為例,大叔看到,包括:全棉時代、自由點、Babycare等品牌,都積極回應問題,公開生產車間,公開和優化廢料處理環節。就連沒上央視315晚會的護舒寶,也主動說明問題,打消消費者顧慮。
大叔認為,這才是負責任企業該有的態度和行動。
4、315變“矩陣”,性別對立在加劇!
大叔在危機公關培訓時,經常說,公關有3個節日,分別是:315、38和母親節。
今年的38和母親節,雖然品牌越來越“謹慎”了,其實還是有翻車案例。由于一些原因,只能你自己找了。
網紅李美越一句“chick in China”,ABC衛生巾“比基尼安全褲”,也都是因為涉嫌辱女,均陷入了危機。
最近很火的《撈女游戲》(后改名為《情感反詐模擬器》),這就是典型的制造性別對立的內容。

大叔的意見,從來沒變過,辱女和制造性別對立,已經是一個“大坑”,且敏感點越來越多,品牌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搜集這些敏感點,尤其是從別人的負面案例中,然后能避就避!千萬不要因為要制造一種反差話題,去主動觸碰上述敏感點。
像蔚來樂道汽車這樣,在清明節“說走就走”的廣告,也是節日營銷的反面教材。大叔說過,所有企業都應該有一個“傳播黑名單”的清單,并更新它。
至于315,大叔稍微展開聊聊。
今年有3個新趨勢很明顯,分別是:
1、今年的315,逐步形成以“央視財經315晚會”為核心,以新京報、湖北經視、澎湃新聞、廣東電視臺等地方媒體曝光為輔,以黑貓投訴為消費投訴主要線索平臺,構成了“1+4+1”的315媒體曝光矩陣。
2、在曝光選題上,雖然都是“暗訪”,但央視315以曝光“上游供應商”、涉及到食品安全、個人隱私、個人健康等公眾利益的選題為主,部分選題來自黑貓投訴,而另外4家媒體呢,則以曝光知名品牌、上市企業為主,形成了“互補”。
3、由于是“矩陣”模式,315也就從1天延伸到了1周甚至10天。
怎么應對這個新趨勢呢?也是3條建議:
1、“1+4+1”都要重視,尤其是黑貓投訴。
如果你在上面有大量投訴,你不上315誰上呢(據說羅馬仕在黑貓上就有很多投訴)。
在媒體合作上,區別對待。央視需要大投入,如果沒有,就好好處理消費者投訴和媒體報道,錯了就認,快速整改;其他幾家地方媒體呢,相對就便宜不少,你越早準備呢,性價比越高。
但大叔再強調,危機公關不應該是掩飾和粉飾問題,這是本末倒置了。
2、315盯上了“上游供應商”,趨勢明顯。
原因你應該懂的,要保經濟。反過來,我們以前覺得吧,esg或者csr都是花拳繡腿,做做樣子,尤其是對國內企業。
隨著媒體曝光開始“往上走”,反而凸顯了esg的重要性,即:你的上游供應鏈也需要合規合法。
3、大叔經常說,危機公關不是315,而是365。
矩陣化后,在時間維度,起碼是1周到10天,你都有可能“中招”。但千萬別老想著,你也能收獲蜜雪冰城在隔夜檸檬片上的“反轉”。
危機公關的反轉,需要符合:報道有瑕疵+品牌有好感+消費者能共情,缺一不可。
5、牛馬時代,消費者會自動代入牛馬!
這是大叔最想說的。
員工關系,已經不是一個純內部視角了,更不是只與HR有關,甚至成為了品牌資產(尤其是快消品)的一部分。
令大叔產生這樣深刻印象的,是在618前,追覓一位高管的微信聊天截屏,因為涉及“加班”、“地域”、“公司雇傭成本”等內容,在小紅書等網絡被迅速引爆。
大叔看到,不少消費者表示,自己要建立或者已經有一個“黑名單”。
什么黑名單呢?就是哪個品牌壓榨員工,領導欺負員工,“我發誓不買血汗工廠的產品?!?/strong>

大叔一直在說,“情緒價值”消費,正在越來越主導消費決策。從正面看,就是LABUBU,從反面看,就是壓榨員工。
為什么會這樣呢?
因為在牛馬時代,我既是牛馬,也是消費者,雙重身份情況下,消費者會不自覺代入“牛馬”。

所以,企業對員工差這件事傳播開后,相當于企業對消費者也差了。反之亦然。
今年年初,上美呂總在工作群里打著“AI”名義,聲稱要大面積裁員,也陷入了輿情。
大叔建議,老板在公司內部的講話,畫餅可以,至少是無害的,但如果在工作群里“欺負”甚至“壓榨”員工,你面臨的不僅僅是一次勞動仲裁,更有可能影響公司的生意。
追覓老板后來宣布捐出1億成立基金會,大叔個人是不認同的,畢竟,你捐1億,與你對員工好,是兩回事。
劉強東最近談“618加班沒辦法”的視頻,評論區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錢給夠就行。

但請注意,消費者可以以“牛馬”自嘲,但品牌千萬不要以“牛馬”來做營銷,翻車概率極大。
當然,消費者也希望品牌本身是真誠的。
千禾的“零添加”和白象的“多半袋面”這樣的商標注冊行為,本身就是減分項,如果危機公關認不清局面,還在那里狡辯,也是巨大的災難。
相關點評:
6、網紅和老板,不懂共情繼續翻車!
去年的年度盤點,大叔就提到了“向下共情”這個事。從今年上半年的案例來看,同樣的錯誤還是在重復。
比如巴奴火鍋的老板杜中兵,炫富的網紅顧茜茜,不給網約車師傅好評的何同學……《弱傳播》的知識點,又得重復了,現實的強者就是輿論場的弱者。
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理由”。
比如杜中兵,說自己被誤解了,然后在辟謠的時候,把自己被誤解的“金句”放在一起輸出……很難想象,這是去年800萬賠償實現逆轉的巴奴火鍋……
老杜,你給兒子擦屁股的時候,咋那么穩準狠呢,對自己,怎么這么矯情呢……
比如顧茜茜,說自己懟的是黑粉,說自己也不是第一次曬收入了……以前曬沒事,現在曬就有事了,多少人找不到工作啊,親,你一個網紅,曬收入……

何同學就更牛了,至今不道歉,也不向網友求一鍵三連了。大叔真的沒看懂,你一個網紅,脫離了群眾,算啥呢?怎么這么簡單道理不懂呢……品牌方給你投廣告,先得確保自己不招黑啊……

大叔唯一要表揚的,就是董明珠。
雖然現在來看,她明顯是在“利用”孟羽童,為自己的直播間炒作話題,她還在直播間里繼續批評小孟,但至少,她稍微懂點共情了,還有一句“不招海龜有間諜”,也反向共情了一部分網友。
至于小楊哥呢,從合肥市監局公告至今,大半年都沒敢“復出直播”,也是擔心翻車吧,所以前幾天開給家鄉捐蓋了一座橋,打“共情牌”呢。
最后,你可能會問:
2025年下半年,企業怎么避免陷入危機公關呢?
大叔也送6條對應的建議:
1、“公關戰”重燃,公關部要做好準備啊,如果你連預算都沒有,那你是真勇士……當然,只有預算不夠。
2、打擊“網絡黑嘴”和“黑公關”,還是非常有用的,一定要學會怎么舉證,但它不是萬能的!
3、凡是涉及到安全的問題,要高度重視,千萬別想著掩飾,更別把法務部用反了!法務替代不了公關!
4、315之外的364,危機隨時發生,其中最大的“坑還是“性別對立”!
5、牛馬時代,企業和老板,請對你的員工好一點。如果做不到“好”,起碼做到合法合規,因為消費者也是牛馬。
6、對于網紅來說,2025能繼續賺錢的秘訣就是“低調”,如果非要高調,就學會“向下共情”!如果實在不會,至少看看社會新聞,了解一下民間疾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