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作為最大的民生,備受全社會矚目。剛剛過去的2018年,山東煙臺教育發生了哪些值得銘記的大事件?膠東在線盤點發現,2018年,煙臺教育局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深化改革為動力,補短板、提質量,優結構、強保障,各級各類教育持續健康發展,向著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加快邁進。
一、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成立,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全面加強
11月,市委下發通知成立新的市委教育工委,完善全市教育工作領導和工作體制機制,推動黨建工作與教育工作深度融合。12月,市機構改革方案公布,組建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市委教育工委。
二、市屬公辦高職院校及市區高中階段學校管理體制改革實施
12月,根據省政府改革要求和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將煙臺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煙臺工貿技師學院、煙臺汽車工程職業學院調整由市教育局管理,將煙臺一中、煙臺三中、煙臺四中、萊山一中、牟平一中、牟平育英藝術中學、煙臺城鄉建設學校、煙臺工貿學校調整為市級統籌管理,市區高中階段民辦學歷學校管理體制同步調整,為進一步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升整體教育質量、推動市區融合發展創造條件。
三、教育民生保障更加有力,人民群眾擁有更多教育獲得感
5月11日,市政府出臺《關于貫徹魯政發〔2017〕24號文件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推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在全省率先出臺第三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改薄5年總體規劃圓滿收官,消除大班額和高中階段普及攻堅計劃扎實推進,啟動實施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發放各類資助資金約3.1億元,惠及學生12萬余人次,全市沒有一名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普通中小學轉學業務實現“只跑一次”。
四、構建德育課程一體化新格局,立德樹人融入教育的各個環節和領域
在全市中小學校持續推進德育課程一體化,構建起具有區域特色的“一主兩翼三結合”德育課程立體化實施模式。啟動煙臺市中小學紅色基因傳承工程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工程,打造出一批有影響力的德育品牌和優秀案例。我市做法被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予以推廣。
五、職業教育融合發展步伐加快,教育選擇更多樣、成長道路更寬廣
12月18日,“騰訊煙臺新工科研究院暨騰訊與煙臺市教育局戰略合作”簽約儀式舉行,全國首個騰訊新工科研究院“落子”煙臺。成立煙臺電子信息產教聯盟,推動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新增66個三二連讀專業點,中等職業學校辦學層次由三年制中職為主轉向五年制高職為主。中等職業教育課題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入選國家級、省級現代學徒制試點項目數量均居全省首位,在全國全省職業技能大賽中獲獎數量再創新高。
六、體育美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為學生終身幸福奠基
推進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建設,國家級、市級足球特色學校分別達到了89所、168所。校園足球、學校體育競賽、陽光體育活動三項成果被教育部評為全國學校體育優秀成果。成功舉辦全市中學生運動會和“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3000余名運動員和教練員參加。實施音體美課程剛性化管理,開課率顯著提升。全國中小學生藝術素質測評煙臺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基本構建完成中小學生藝術素質評價體系,在教育部學校美育改革發展調研座談會上作典型發言。
七、教師隊伍建設全面加強,教育領軍人才培養成效顯著
深化中小校長職級制改革,推進“縣管校聘”管理改革,2275名中小學校長和教師參與縣域內輪崗交流。在全省率先整體完成所有公辦中職院校和幼兒園編制核定工作。評選首批教壇新秀培養人選895名和煙臺市學科帶頭人400名,推選煙臺最美教師11名、煙臺教書育人楷模19名,認定“煙臺名班主任”“煙臺幼兒園名園長”等128名、第二批煙臺名班主任建設工程人選198名。1人成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八、綜合實踐教育精彩紛呈,打造體驗式育人新模式
10月27日,成功舉辦全市首屆中小學生“多彩實踐節”,這是全國首個在綜合實踐活動領域為中小學生設立的節日,共有3800多人參加活動。全市確定“社會大課堂”場館121個,向中小學生免費提供綜合實踐服務,惠及550多所中小學校、50多萬中小學生,成為文明城市創建和素質教育的一大品牌。
九、教育科研成果豐碩,為教育質量提升提供專業支撐
#p#分頁標題#e#編纂完成“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必修課系列叢書”,教育理論普及與成果推廣成效顯著。圓滿完成全市“十三五”規劃年度課題的申報與立項工作。在全省教學成果評選中獲獎數量居全省前列。各學段教育教學質量顯著提高,優生培養具有明顯優勢。
十、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創新教育點亮學生未來
啟動實施教育信息化2.0計劃,市網絡中心與六區實現互聯鏈路萬兆升級,14個縣市區完成IPV6規劃部署,成為國內普教系統首個整網開通IPV6的教育城域網。基本建成覆蓋全市的區域網絡視頻教研體系,優質教育資源總量超過60T。“互聯網+”教學深度融合,課堂教學效益不斷提升。我市學生參加中小學機器人競賽、青少年創新創意大賽等成績優異,榮獲第十五屆全國中小學校園影視評選最高獎。(記者 賈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