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美麗的女強人總是有一種煩惱,那就是很多人總是明里暗里把她們的成功歸結于利用了美色,而低估了她們的實力和努力。營銷見長的企業也是如此,人們總是傾向于把他們的成功歸結于投廣告僅此而已。比如最近陷入輿論旋渦的小罐茶,99.99%的文章基本是針對其廣告文案,營銷打法,和過往營銷案例的鞭撻。
美麗的女強人總是有一種煩惱,那就是很多人總是明里暗里把她們的成功歸結于利用了美色,而低估了她們的實力和努力。營銷見長的企業也是如此,人們總是傾向于把他們的成功歸結于投廣告僅此而已。比如最近陷入輿論旋渦的小罐茶,99.99%的文章基本是針對其廣告文案,營銷打法,和過往營銷案例的鞭撻。
如果你沒有什么商業上的追求,那么看看開心就好。如果你還希望建立一個成熟的商業思考邏輯的話,我倒是覺得我們得再仔細端詳一下,不要那么急著下定論。
確實,在營銷文案上有一些模糊的地帶,這個我相信小罐茶團隊也深刻得漲知識了。
但是,小罐茶短短幾年做到20個億,真的就是只靠廣告嗎?
答案是:不可能。尤其是在茶葉這個極度古老的行業。
2
我們先來看中國茶葉市場的一些基本事實。
以下是農業部的數據。中國茶葉的產量逐年提升,到2017年是258萬噸。
再看中國海關的數據:2017年同年出口量是35.5萬噸。也就是每年基本上15%左右的產量是出口的。其他是內銷。
2017年當年出口金額是160995.5萬美元。平均4533美元/噸,2.26美元/斤,按照2017年的匯率來算(6.8)差不多15.1元/斤。
我國茶葉外銷的基本事實是:當做和食用油差不多的農產品毫無附加值地銷售。
我國的茶葉基本處在價值被嚴重低估的階段。
本質原因是我們的茶葉行業停留在了農業時代。
我們需要對這個產業進行革新與升級。
3
明代以前,茶葉都不是大眾產品。今天日本的抹茶,更接近宋代時候的茶葉制作方法,是貴族喝的東西。
李清照有一句詞: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這個團茶亦是宋代時候貴族喝的。茶葉平民化還是很后來的事情。
紅茶是怎么誕生的?
是明代朝廷的軍隊打仗路過福建武夷山地區,炒茶的師傅們沒有見過這種陣勢,出來觀望,等回去發現綠茶糊了。師傅當時就絕望了,這損失太慘重了,于是找閩南商人想辦法低價賣出去。結果閩南人發現英國人酷愛這種糊了的茶葉口味,其次,糊了的茶葉從泉州出海運到英國,更不容易壞。
所以紅茶為什么不叫red tea而是叫black tea,就是因為武夷山因為炒糊而誕生的紅茶是偏黑的。
在英國,中國茶也是貴族用的。英國因為極度渴求中國的茶葉,瓷器和絲綢。導致大量白銀流入中國。從而使得英國人極度需要擺脫這種對于他們來說不利的供需關系,于是他們做了兩件事:
1、從福建帶走一批茶農去斯里蘭卡和印度研究大規模種植。
2、向中國傾銷鴉片。
4
中國過去是全世界唯一產茶的國家,但英國人是把這個農產品工業化的國家。立頓之于現代茶葉產業,就像福特之于汽車流水線的意義。
故事還要從1890年開始說,那一年四十歲的蘇格蘭小鎮中年湯姆孫立頓同志參觀了斯里蘭卡的錫蘭茶園,決定做一件牛逼的事情,那就是:紅茶怎么大規模工業化,流水線化和品牌化。注意了,在那個時候,英國只有貴族喝得起茶。
所以他的心里或許和馬云一樣,有一句臺詞:讓天下沒有喝不起的紅茶。